搜索

40年林业之变!满眼绿色背后,有太多动人故事……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号 发布:2018-10-20 17:43:27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从砍树到护林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的一项重大变迁,就是从过去砍树到如今造林护绿。

“这里就是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发源地。”站在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处,隔江眺望对面三堆子陡坡上人工种植的大片剑麻,四川省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党委书记彭建刚说。

20年前,站在这里,看到的只有荒山秃岭和满江漂木。

森林资源锐减、生态急剧恶化的岂止是攀枝花。“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可采成熟林资源由开发初期的4.6亿立方米下降到第七次清查的0.21亿立方米。”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党委书记李坤说。与开发初期相比,大兴安岭林区林缘向北退缩了140多公里,湿地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黄羊滩15万亩流动沙丘,如今林草覆盖度已超过97%。近处本是治沙时特意留下来警示子孙后代的一小块沙坡,现在竟然也长满了草木。经济日报记者 黄俊毅 摄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定对天然林实行更严格的保护,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大幅度调减木材产量,并率先在四川省等12个省份启动试点工作,从此拉开了保护天然林的序幕。按照国务院部署,攀枝花市宣布从1998年9月1日起,各县(区)、森工企业全部停止天然林采伐。同年10月份,四川省雅砻江木材水运局挂起“四川省长江造林局”的牌子。从此,“雅砻江伐木赶漂人”变身为“长江造林人”。

2000年,国务院批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天然林保护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也被称为“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规划年限为11年,实施范围包括17个省份的734个县和167个森工局。

2010年,为巩固工程一期实施成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时限为2011年至2020年。在延续一期范围的基础上,二期工程增加了丹江口库区的11个县(市、区)。

三北工程常用治沙植物梭梭根部寄生的名贵中药材肉苁蓉。经济日报记者 黄俊毅 摄

从2014年4月1日起,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全面停止了木材商业性采伐;2015年4月1日起,内蒙古、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全面停止了木材商业性采伐,河北省纳入停伐试点;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十三五”期间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指标全面取消,并在福建、广西等8省区开展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奖励补助试点。

以攀枝花为例,长江上游的金沙江、雅砻江沿岸区域,属于干热河谷,全年无雨,干旱期长达8个月,夏季地表最高温度可达70摄氏度,土层瘠薄。在这种地方,造林难度可想而知。

1999年初,四川省长江造林局吹响了进军干热河谷的冲锋号。上千工人每天早上6点钟出发,装备只有钢钎、铁锹、十字镐、水壶、干粮、草帽。他们顶烈日,挖树坑,搬苗木。没有水,就引水上山;没有土,就挑来客土。种树不能活,就尝试耐贫瘠、耐干旱的剑麻。

“每棵树苗都带营养袋,又湿又重。男职工每次背40棵,女职工每次背20棵。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从来没有干过。”提起往事,50岁的林业工人张体建记忆犹新。

干热河谷造林成活的神话就这样变成了现实。

环境监测数据显示,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了1312.39平方公里,黄河含沙量每立方米减少1.92公斤。

1 2 3 4

责任编辑:孙智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