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打造全面开放新平台

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臧梦雅责任编辑:丁杨
2018-09-12 16:01

加强设施联通,形成示范效应

中欧班列自2011年3月首次开行以来,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的重要纽带。尤其是近5年来,中欧班列运输网络覆盖亚欧大陆主要区域,无论开行密度、广度都实现了迅速发展。

中国民航与相关国家不断深化合作水平,拓展合作范围,丰富合作内容,为中亚、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国家提供专业培训,涉及航空安全、交通管理、机场管理、飞行标准、安全安保、航空气象等多个领域。此外,在公路方面,中巴经济走廊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项目、中俄黑河公路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建设。在港口方面,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已竣工,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施工进度过半,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转枢纽。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领先的技术、过硬的品质、优质的服务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惠及所在国民众。“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平台,尽管是中国提出的倡议,但它属于世界,需要各国的参与,共同致力于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

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图片来源:李浩/东方IC)

完善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支撑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5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加大优质信贷项目储备力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并在资源配置、授信审批、信贷规模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各大商业银行积极创新产品和业务模式,探寻“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可行途径。

中国与17个国家核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海外布局,已有11家中资银行设立71家一级机构;与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开展联合融资合作;加强法律风险防控,启动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和负责任的行动者,5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各类主体在境内外募资设立了一批对外投融资机构、基金,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互利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为距离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不远的一处货运仓库,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货物,准备发往哈萨克斯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促进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引领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强力引擎。“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

5年来,合作交流持续深化,成果丰硕。我们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20多万个,我国对外投资逐渐成为拉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5年来,我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领域,营造高标准国际营商环境,吸引沿线国家来华投资。今年前7个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同比增长29.8%,远高于同期外商对华投资增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更多产品、服务、技术、资本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30%。中国跟“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有利于分享相互发展的机遇。过去几年,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努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贡献了新的模式。面向未来,中国将携手更多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世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臧梦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