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打造全面开放新平台

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臧梦雅责任编辑:丁杨
2018-09-12 16:01

“一带一路”倡议植根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继承了古丝路精神,其初衷和最高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5年来,因其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因其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开创合作领域的崭新局面;也因其包容务实的特质,不断增加落地国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增进战略互信,凝聚国际共识

5年来,我国积极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具体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国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已经写入联合国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参会。截至目前,已有10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近12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凝聚国际合作共识,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氛围。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2018年8月26日,随着X8044次中欧班列(汉堡-武汉)到达武汉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达到10000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