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团日记(七)
经过7个小时的飞行,我们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走出机场,看见他们的班长和教官们列队手持鲜花走向他们的时候,很多孩子眼里有潮湿的东西涌起来。
欢迎仪式结束后,孩子们即将去人民英雄纪念碑瞻仰我们的英雄。在七年级课本上,有一篇名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课文,就是专门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孩子们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不陌生。
坐上去天安门的大巴,谭文倩老师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她讲到,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议将“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在天安门广场”,这个意见得到参会者的一致赞同。1949年9月30日,在北京天安门外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
到达天安门广场后,孩子们整齐列队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太阳很大,他们额头上的汗水闪着光,个个庄严肃穆。
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纪念碑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洁白耀眼,碑身挺拔雄伟。
从莫斯科归来,看过胜利广场的纪念碑,看过红场的无名烈士墓,孩子们站在自己国家的英雄纪念碑前,仰望闪着金光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血液燃烧奔腾,心情激动难抑。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孩子们纷纷向英雄表态。
周沛霖:革命先辈牺牲了好多,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他们。
吉好有果:我长大了要当保卫祖国的人。
李岩奇:我们要向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学习,勿忘国耻,牢记使命。
舒文静:愿先辈的精神永远照耀中国。
谢伊:牢记历史,牢记使命,勇往直前。
……
孩子们的话,真实朴素。相信他们会记住自己对英雄说过的话,在未来的日子里,在需要力量克服困难的时候,今天的话就是他们前行的力量。

随团日记(八)
经过一夜休息,孩子们个个满血复活,迅速无缝对接上了军营的一日生活制度,起床、整理内务、列队早餐。
上午队列训练,孩子们练得特别认真,也不叫苦喊累了。教官和班长们都发现,这些小家伙真的长大了。
孩子们知道,这是活动中的最后一次训练了。惜别的情绪,在孩子们心里柔软地流淌着。他们格外卖力地喊着口号,格外卖力地挺直腰板、把步子走得更加整齐。他们用行动告诉教官和班长:你们的用心和付出,我们懂了。
下午,教育专家张教授来训练营,为孩子们进行辅导。张教授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曾获“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群文之星”等荣誉称号,作品得过“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
张教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气质提升课。在张教授看来,保持良好形象、练就优雅气质,是孩子们成长之路上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在课堂训练中,张教授特别表扬了吉好有果,这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彝族姑娘,经过这次锻炼,更加自信阳光。此外,张教授还围绕视野、情怀和自立3个版块,就如何讲好自己的成长故事,给孩子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晚上,孩子们还要做分享交流会的准备。舞台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