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天津滨海新区明确提出加快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的近远期目标,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以繁荣宜居智慧新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天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对新型智慧城市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将为天津以及整个北方地区的智慧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示范作用。
在中新生态城中央大道两侧排列着耀眼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在彩虹桥附近的旷野上,矗立着一架架风力发电机,这里就是国网天津电力在生态城建设的首个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区。
建成并网运营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北部高压带光伏发电以及生态城中央大道光伏发电两个项目,每年最多可发出约1110万千瓦时清洁的电力,如果不间断运营20年,累计最大总发电量约22200万千瓦时。
生态城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了突破。“智能配用电园区技术集成研究”等3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和30余项自主科技攻关项目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生态城相关创新成果已应用到天津市中心城区242平方千米范围,并在浙江绍兴镜湖新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1个智能电网示范区域推广,实现了示范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华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红霞介绍天津开发区行政服务自助终端。(摄影 杭舟)
华纳社区位于天津开发区的中心城区,辖区面积1.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83人。2013年,华纳社区服务中心建成,成为天津市范围内功能最全、面积最大、设施最新、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社区层面的社区服务中心。在这里,科技的运用则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生活在智慧之城里的便捷。
如果华纳社区的居民想要预约社区服务中心的活动场地,他可以在智能手机端的小程序上进行预约,经工作人员后台审批通过之后即可使用。参加活动的人员也可以通过服务中心的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打卡,同时进行积分。接下来,社区也将不断完善积分反哺机制,以吸引居民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社区活动当中。
除此之外,华纳社区的服务中心里还配有天津开发区行政服务自助终端。居民只要来到服务中心,无需工作人员的帮助,通过自主操作就能轻松完成行政审批、生活缴费等日常业务。华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红霞表示,这些智慧科技的运用不仅让居民办事更加方便,也让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更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海河夜景。(摄影 杭舟)
夜幕降临,海河两岸流光溢彩。作为天津的母亲河,海河见证了这座有着600年历史的城市的沧桑变化。高达120米的“天津之眼”摩天轮横跨海河两岸,成为众多游客欣赏天津夜景的不二选择。
1984年,中国最早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天津诞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曾在这里提笔写下“开发区大有希望”。如今,从无人机到水下潜水器,从生态城到智慧社区,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定改革、扩大开放,将智能产业作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踏上新时代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