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丽新边疆丨戈壁滩上的守望者:用33年将白碱滩“染绿”

来源:天山网作者:赵敏 杨运鹏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8-16 19:37

王延明老人讲述着他的种树故事。

天山网讯(记者赵敏 杨运鹏摄影报道)白发斑驳、背部微驼、眼神坚毅……这是记者见到王延明的第一印象。

在克拉玛依,王延明是个响当当的名字。由他一手建设的“延明园”是克拉玛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会有不少孩子走进“延明园”,听他讲述植树护绿的故事。

用33年时间将白碱滩“染绿”

白碱滩,顾名思义是一片白茫茫的碱地,距离克拉玛依市有40分钟车程。“33年前白碱滩环境还很恶劣,如今这里已绿树成荫。”8月15日,王延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87岁的王延明,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原党委书记。他于1976年来到采油二厂,1986年退居二线,专门做绿化。33年时间,他将白碱滩“染绿”。

王延明深知,环境恶劣的地方,留不住人,更不要提发展。

1976年,王延明出任采油二厂厂长,半年后,出任党委书记。“我在二厂工作了十多年,那时候大家的工作重点是抓生产,但是厂区很荒凉,一棵树都没有,一个饭馆都没有,职工们要改善伙食就得去克拉玛依。”王延明回忆道。

眼瞅着职工一个接一个地离开,王延明坐不住了,他向领导打了两次报告,决心开始搞绿化。

“从明天起,这里的绿化就交给我了,我要让白碱滩变成绿洲。”王延明当时对自己说。

1985年4月13日,采油二厂成立了绿化工作委员会,王延明担任主任。不久,一支由40余名职工和家属组成的绿化队伍就成立了,大伙一起开始琢磨着怎么种树。

盐碱地如何种树?水不够怎么办?……随着问题不断涌现,王延明想了一个又一个的办法。

“那时我借了两台推土机,推出一个大蓄水池,用汽车轮胎和钢板固定起来,把电厂净化水厂排放的水储存了起来,解决了绿化用水的问题。”王延明回忆说。

到1993年王延明退休之前,二厂里已经载满了树,他将绿化工作慢慢从采油二厂蔓延到了白碱滩地区的幼儿园等公共设施里,修假山、建亭子、砌荷花池,建喷泉公园、动物园、植物园……

转眼30多年过去了,园内100亩土地上也种出了3万多棵树木,外围3000多棵老榆树和杨树成为防风林,里面有杏树、李子树、苹果树、海棠果树、葡萄树、银杏树等树木,绿荫成片。

采油二厂职工为表达对王延明的崇敬和感激,将这片园林命名为“延明园”。

保护好这片园林是他最大心愿

曾经的垃圾场披上了绿装,杨树和榆树组成防风林,三千多棵李子树开花结果,原先浮尘弥漫的荒滩,眼下成了厂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早已退休的王延明也依然每天要到园子里转一转,即使已有87岁高龄,浇水、锄草这些活儿,他依然能干就干。

2003年,王延明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买了套房子,想让老伴和孩子一起住,享享福。但因为自己放心不下这些树,老伴又放心不下他的身体,两位老人一直没住过那套房子。

为了照顾好树,两位老人住在距离园子一公里的地方,30多年几乎没离开过这个园子。

2017年,王延明的老伴去世。“因为我身体不好,老伴总是叮嘱我按时吃药,久而久之她也加入到绿化当中。”说起老伴,王延明情绪显得有些低落。

王哲民是王延明的二儿子,闲暇时他会帮着父亲一起照看园子。“这片园子是父亲亲手耕耘出来的,是留给后人的绿色财富,这里面蕴含着父辈深沉的爱,我会把这份爱讲给我的儿子、我的孙子,让他们把这份爱传承下去。”王哲民说。

王延明30多年持之以恒为克拉玛依植树披绿,感染了一大批克拉玛依人,如今义务植树已成为克拉玛依市民每年春天的常规活动。这让王延明很是欣慰,但在欣慰的同时他又有些担忧。“我已经87岁了,现在园内工人也陆续退休,我怕我不在了,这些树没人照顾。”他说。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相关单位接管这片园子,有专人细心照顾这些树,这样我也就安心了。”王延明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