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运营——
创新前沿,南繁用地探索发挥现代种业硅谷效应
让南繁用地充分发挥效应,关系着南繁被定位为中国种业硅谷“新高地”的成色。
农地转换成育种用地,需要有体系化的财政配套。山东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王文涛介绍,山东省财政专项投资2000万元,已经流转的南繁用地,被分配到山东47家南繁单位。“去年5月资金到位,9月土地分配完毕,这个南繁季不少单位已经开始育种了。”山东省种子管理站指导入驻单位成立基地建设业主委员会,育种单位自选业委会代表。山东丹玉种业公司总经理张百泉表示,目前,业委会组织入驻单位自筹资金,一期工程285万元资金已到位。
农地转化为育种建设用地,需要机制化创新基地建设方式。多方共建,是江西采取的基地建设方式。江西省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天涯种业公司作为南繁基地承建实体,负责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建后管护和公共服务。其他南繁单位可以入股,根据股权比例使用基地设施,也可以根据科研生产实际分期租赁。目前,江西省南繁基地新增用地3180亩,其中科研育种用地3150亩、配套建设用地30亩。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张连平介绍,新基地将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实施规范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南繁单位,北京市财政按照土地租赁合同给予10年土地租金30%的土地租赁和建设补贴。截至2017年底,北京的南繁单位在海南省的流转土地已达2382.47亩。
南繁用地供给,为打造种业硅谷夯实了深厚的基础。对此,育种专家们充满着新的期待。育成了20多个短季棉品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棉花育种家喻树迅仍在致力于优质棉和无膜棉品种的选育。他说:“棉花育种对温度要求很高,温度低则棉花不吐絮。目前,地处三亚市崖州区的一块棉花育种基地,虽然不在保护区范围内,但温度非常适宜种植棉花,对棉花育种而言是一块‘宝地’。”
未来种业硅谷什么样?划定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配套新基地建设用地,强化生物安全监管。海南省省长沈晓明表示,要通过南繁优势的发挥,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和全球种业创新前沿,谋划建设中国南繁科技城、南繁育种国家实验室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为了让《南繁规划》既推动科研育种,又惠及海南地方,农业农村部支持探索核心区建设与南繁小镇建设、休闲观光旅游区建设等相结合;湘琼两省签署农业合作备忘录,在南繁基地开展槟榔等优势特色产业合作;上海市农委和陵水县政府签订农业合作协议,推动陵水现代农业发展。
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从“一杆秤、一把尺”到打造现代种业,南繁基地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