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观察:突破用地瓶颈 打造种业高地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高云才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8-12 10:51

需求导向——

流转合理,精准对接南繁用地供需

制度供给为南繁用地创造的是政策环境,在操作上最终落地,必须瞄准需求导向。一方面,要对接的需求是南繁主体多样化、育种方式多样化。张延秋表示,南繁需要供应稳定、流转价格合理的科研和生活用地,需要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需要法规制度的管理和保护。

精准对接用地需求主体,南繁基地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稳步推进,生物安全监管基本实现全覆盖。三亚专门成立了《南繁规划》落地工作领导小组,紧锣密鼓推进。现在,10万亩科研育种保护区、1.5万亩科研核心区和为新建核心区配套的219亩建设用地已全面落实。北京、湖南、山东、江西等11个省市已在核心区新基地流转土地7039亩。三亚与安徽、北京等省市达成南繁生物育种专区供地意向。目前,南繁三市县已核定6块、合计745亩的新基地配套服务区用地。

另一方面,要对接的需求是供地方面的对价需要,不能让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是海南冬季瓜菜的种植时间,也与南繁季重叠。种植冬季瓜菜亩收入可达六七千元,已成为不少海南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许云表示,要以土地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对价,让农民有获得感;让农民参与南繁基地建设和生产,并获得工资性收入。湖南省规划建设的2000亩南繁现代科研育种园区,直接与农民签订合同。“园区土地分布在3个村2673个农户,户平均0.79亩。”湖南省农作物种子南繁中心主任谭新跃介绍,从去年10月开始,他们每天晚上6点到9点下乡进村,挨家挨户摸情况、做工作,最终确定了市场主导、村内统一、按土地质量分三级定价的土地流转原则。截至目前,湖南省已拨付财政资金6000万元,流转了科研用地1331亩。

陵水黎族自治县卓杰村党支部书记陈维乙除了自己带头流转南繁用地,还使用土地置换方式解决南繁用地中的“插花地”问题。陈维乙说:“村里有21.6亩‘插花地’,涉及的几户农民以种植冬季瓜菜为主要收入,一直不愿流转。我们把南繁保护区外流转的30亩土地平整改造后置换给他们,问题就解决了。”

精准对接供需,南繁用地明确了利用方向。绿色、集约、节约、可持续,让城市建设用地和南繁用地调和共处,让地方经济与南繁战略同步发展,让当地农民与南繁主体“一家亲”,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南繁规划》落实。

为攻克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从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加强督导考核和强化组织保障三个方面发力,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两年多来,《南繁规划》落实取得了明显进展。张延秋指出,南繁有一个气候条件要求,就是在1月份平均气温不能低于20摄氏度。目前满足气候条件的26.8万亩已经全部划为南繁保护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