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梦·践行者】每年参与救治千余危重症患儿 武志远:当好一名医生需要一辈子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医生武志远在工作中。
每年参与救治千余危重症患儿,献血捐器官成立公益基金会……
■策划:记者 肖萍
■采写:记者 高镛舒
■受访者供图
武志远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他在朋友圈里写着这样一句话:“时代有时放大了冷漠,以至于我们经常沉默,但是请相信,到处都有正能量,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在默默地爱你,人的爱心经常在‘蠢蠢欲动’地等待一个机会。”事实上,他就常常表现出爱心。他说,当好一名医生需要一辈子。
——在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工作,每年参与救治1000余名危重症患儿。他说:“与家属沟通,要感同身受、耐心细致。”
——在路上偶遇有人患病倒下,他冲上去救助。他说这只是职业意识、条件反射,相信每个医生都会这样做。
——献血超2000ml、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他笑称这是责无旁贷的事。
——他和几位热心人士用两年时间,发起创办了广东省正能量儿童医疗救助基金会,至今已救助了近百名重症患儿,累计救助金额200余万元……
求医:“学医其实是‘父母包办’的”
武志远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多年,在职业生涯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一个是“推”他“进门”的父亲,另一个是他的博士生导师,让他树立为医生这个职业付出一辈子的信念。
“我最开始不知道学医具体是干啥的,学着学着才觉得不错,发现医生是很受尊重的一个职业,尤其是医术到位的时候,所以越学越多。”武志远说,其实他学医是“父母包办”的——高考填志愿时,父亲要求他学医。结果,从大学本科一直到博士研究生,他一学就是11年。
让武志远献身于这个职业的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影响。他回忆说:“十几年前,我的博士生导师樊寻梅送给我一本她自己编写的书,书上写着‘用一辈子做一个好医生’,这句话对我影响特别大,十几年来一直在鞭策着我。要当好一名医生是需要一辈子的,这不是一年半载的事。”
毕业后,武志远从首都来到广州增城。他带给这片热土的不仅有一流医术,还有爱心——他率先投入到儿童器官捐赠、器官移植的工作中,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ECMO的推进工作中常常不分昼夜。
他坦言,儿童重症监护室是责任重大的地方。“能进PICU工作的医生,必须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来自核心技术部门,要能吃苦,拥有抢救重病人、器官捐赠、器官移植术前术后维护、人工膜肺等核心技术。”精益求精、团结奋斗、勇于奉献,是他倡导的PICU精神。
他说,PICU的治疗水平要和国际接轨,甚至在国际上领先,“要抢占国内儿童重症监护水平的高峰,不断挑战新项目,不断更新思维理念。原地踏步吃老本就是退步,PICU人要有危机感,学习会使人不断进步,开拓会让你引领潮流。要做就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