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级链接的博物馆
记者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的一个多小时中,就遇到了两个“三代同游”的家庭。来自浙江杭州的徐先生64岁,他携女儿、女婿和年仅5岁的外孙女来到延安,就是为了了却他多年的心愿,看一看这个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地方。而来自安徽合肥的邓女士一家7人出游,就是因为她年过7旬的舅舅一直有“革命情结”,所以全家出动陪他圆梦。
已担任讲解员8年的李元蓉告诉记者,讲解中遇到的很多观众都令她深受感动。“有一次讲到新四军的军长叶挺,观众当中一位白发老奶奶驻足了很久不肯往前移动,我上前询问才得知她曾是新四军的后勤人员,她亲眼见证了当时武器落后、弹药紧缺的情况。”李元蓉说,“许多人都是不远万里来到延安的,也许一辈子只能来一次。”
为了让纪念馆“触手可及”,不再成为“一生只有一次的相遇”,延安革命纪念馆与百度百科合作,将实体的红色博物馆搬到了网上,全国各地的观众可以更便捷地接触纪念馆,随时随地学习延安革命史及延安精神。足不出户,点一点鼠标,就“走进”了线上的延安革命纪念馆,不仅能通过虚拟漫游、高空俯瞰等方式浏览每一个展厅,还能一边听着录音解说一边用“放大镜”仔细地观赏展品。
“走出博物馆,走向线上的数字文物可以发挥很大的文化影响力。”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室主任常成说,“这种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更大程度地实现了纪念馆的社会职能,既进一步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扩大了纪念馆的受众群体,同时也为游客了解信息、安排出行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提出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融通多媒体资源,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
“我们的馆藏文物共有32517件,是全国革命类博物馆中藏品数量最多、面最宽、种类最多的纪念馆之一。这些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展览和研究价值。”提起丰富的馆藏,延安革命纪念馆保管部主任任红如数家珍,“但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目前只能综合各类文物的性质、特点及研究价值,选择每类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共20件进行线上展示。”
“目前我馆上线的数字博物馆离真正的互联网化仍有距离,能概括性浏览展厅,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公众对数字化文物产品的需求。”张建儒表示,“目前我们正在设计新的陈列方案,后期将在新改陈的展馆基础上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博物馆,最大限度地丰富信息点,真正实现‘在网上参观’,点击到哪里都能很详细地看和听。”
与此同时,“扫二维码听讲解”等智能化导览服务和具备多种服务功能的微信公众号,也让理想中“超级链接的博物馆”离公众更近了。馆员柳欣辛向记者展示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微信公众号的“玩法”:能点进“数字展馆”了解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和参观路线,也能提前预约讲解员,还可以一键查看天气、订机票酒店、看延安的美食攻略。“我们会不断思索、改进,给微信公众号增加更多服务功能,希望可以进一步利用新媒体与公众互动。”柳欣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