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美了环境富了乡亲——一个偏僻中原小村的振兴路
穿过一条比省道还要宽阔的迎宾大道,映入眼帘的是碧水环绕小楼、垂柳倒影河岸的宜人景色。这就是河南省临颍县大郭镇胡桥村。
胡桥村,是一个普通的平原小村,2000多口人、2500多亩地,距离县城15公里,除了土地、劳力没有其他资源。十几年前,这里坑塘遍布、道路崎岖,很是落后。
胡桥村巨变在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胡桥村党支部书记胡青举带领村民办起纸箱厂、纸盒厂、尾毛加工厂等集体企业。但市场形势千变万化,这些企业先后停工。
“怎样才能提高村集体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怎样才能找到一条能够持续发展的道路?”胡青举陷入思考。一天,一位园林植物学教授不经意间对他说:“村里那么多土地,种树多好!”
胡青举心里一亮:“是啊,种树有很多好处,既能美化村容村貌,还能给大伙儿挣钱,树卖了还能再栽,实现绿色循环。”村两委班子成员都赞成这个发展思路。
经过小规模尝试后,胡桥的绿化苗木产业很快发展起来。2004年,胡桥又成立了园林工程公司,专业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如今,胡桥的村集体企业总资产达3.2亿元,年销售收入1.7亿元,利润4000多万元。
一部分村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直接参与村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还有一部分村民脱离了“耕地束缚”,可常年在外务工,增加收入。
“栽树、浇水、挖树,一天最少七八十块,多的拿到三四百,比种地强多了。”胡桥村民胡聚刚说。
如今,胡桥400多户村民中,已有超过200户买了小汽车,不少村民盖起了三层别墅。“这些别墅完全按照城里样式建造,少则投资五六十万,多的投资上百万。”胡青举介绍。
不仅如此,胡桥还带动周边1500多户农民发展绿化苗木种植4000多亩。据测算,与种植常规农作物相比亩均净增收1500-2000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农户创收600多万元。
“现在,不光周边村羡慕我们,连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呢。”80岁的村民孙全发说。
近年来,胡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寄宿式小学、幼儿园、养老中心、天然气入户、混凝土道路户户通、垃圾污水处理等惠民工程;每年统一为群众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等费用,春节按人头发放福利。
着眼长远发展,胡桥还投入3000多万元对村内的300多亩坑塘进行综合整治,形成完整的环村水系,铺设环水系游步道6000多米。“有人夸我们是中原‘小江南’。”老党员王全信笑着说。
胡青举表示,这是在为胡桥村的未来发展打基础。下一步,将依托绿化苗木基地、环村水系、关公祈雨庙会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这6000多亩绿化苗木基地是村里的自然‘宝库’,也是一个巨大的乡村旅游生态氧吧。”胡青举自信地说,有了这个无价之宝,胡桥一定会产业更加兴旺、生态更加宜居、乡风更加文明、治理更加有效、生活更加富裕。
(新华社郑州7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