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绿色生态

村民种植了成片的太空莲。
“红色大讲堂”的正前方,是大片碧绿的荷花池,亭亭玉立的荷花竞相开放,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而种植它们的是马源村的种莲大户尹德辉。
“暑假游客比较多,新鲜莲子卖得非常紧俏,根本不愁销路。”源源不断的游客让尹德辉喜笑颜开,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今年他种了20多亩太空莲,旅游旺季恰巧是莲蓬收获的季节,每亩荷花可以达到5000元的经济效益。
其实早在十年前,马源村就有种莲子的习惯,但种子质量较为一般,传统销售渠道比较单一,游客数量也并不太多,种植户的收入没有提上去。近年来,马源村利用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和明清古建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这里开展红色拓展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游客多了,大家的莲蓬也就不愁销路。
当地政府也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帮助当地村民,掌握种植太空莲技术后的农户增产又增收。目前,马源村太空莲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人均莲农户月收入5000元。
留住古色文化

马源村全景。(中国吉安网记者罗昊 摄)
在“红色大讲堂”的一侧,有一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石拱桥,魏成芳指着它说,这可是红军第一桥。据介绍,1927年10月,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部队辗转来到这里,先行去大仓村拜访了马源女婿袁文才,受到欢迎后得以在井冈山落脚。第二天,袁文才陪同毛泽东经此石桥去茅坪安家,所以这座桥最先见证了这段历史,后来不知多少红军经过这座桥,当地群众就将此石桥叫做“红军第一桥”。
马源村自古以来耕读成风,拥有近千年的建村史,数栋上百年历史的古民居散落村中。据考证,这些老屋迄今约有600年历史。
“我们井冈山人不能只躺在功劳簿上,只看到眼前的成果,要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魏成芳说,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可以和红色旅游充分结合,让古建筑古文物活起来。要不断地重温井冈山斗争历史,巩固脱贫摘帽的成果,带头发扬好井冈山精神。
近年来,井冈山以弘扬红色精神、发展绿色经济为己任,全山公众安全感和游客满意度连续六年列全省第一名,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连续三年增幅在25%以上。打造了红色培训领跑全国,红色旅游带动全山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