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国民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全国CPI上涨2.0%,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6个百分点。
在影响CPI的主要因素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2.5%,影响CPI下降约0.33个百分点,同时也拉低了整个食品价格;而非食品价格则是稳步上涨,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
18日晚,《央视财经评论》系列评论“聚焦中国经济半年报”推出第二评·看物价:下半年物价能否继续“温和”?邀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物价温和上涨背后的逻辑。
上半年物价温和上涨 谁在起作用?
郭丽岩:“猪周期”被重塑 体现养殖业集中度提高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 郭丽岩:因为猪周期被重塑了。以前我们研究猪周期的时候会发现,价格在持续下跌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养猪户退出,因为供给减少了,价格会渐渐回升。但是现在,传统猪周期的逻辑渐渐被打破了,也就说明养殖大户逐渐增多,使得猪肉行业主要养殖主体对价格逐渐下降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所以价格虽然低,尤其是今年超预期的连续几个月在跌,但感觉好像市场猪肉供给并没有明显的收缩,其实是跟猪周期重塑,还有产业集中度提高有很大关系。而且猪肉在CPI中的权重较高,猪肉价格较长周期处于低位,也为稳定物价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
王冠:牛肉消费快速增长 体现消费升级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实际上根据现在整个中国内地的肉类消费,猪肉占到六成甚至更多,与此同时禽类大概占到两成,牛肉占到10%不到,但是这个增幅是非常快的,在过去5年,牛肉国内产量增速还不到销量增速的一半,就是消费量比产能要快得多。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了牛肉供应商最为看重的市场,像青岛、北京、广州等等,整个牛肉的价格全都是在猪肉价格1.5倍甚至是2倍,老百姓愿意花更多的钱,去吃更高蛋白的牛肉,说明消费者对于价格没有那么敏感,更注重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