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亮丽“成绩单”。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迈入80万亿元大关,6.9%的增速是我国经济年度增速自2011年下行以来的首次回升,就业稳、物价稳、国际收支稳,形成经济“多稳”格局。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读懂中国经济的“温度”
■杨元超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亮丽“成绩单”。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迈入80万亿元大关,6.9%的增速是我国经济年度增速自2011年下行以来的首次回升,就业稳、物价稳、国际收支稳,形成经济“多稳”格局。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抽象数据的背后,是令人欣喜的“中国温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经济结构优化,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这“温度”是改革创新的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2.2%提高到57.5%,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长10%以上。沈阳一机、齐齐哈尔一重等传统军工企业,凭借高端新型装备的研发生产扭亏为盈,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赋予了老工业基地新活力。从超级计算机到量子通信,从人工智能到无人机技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让天宫、北斗、大飞机等国之重器不断涌现。
这“温度”是真抓实干的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越来越体现在经济发展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增速跑赢GDP,群众非常关注的PM2.5和PM10实现“双降”,空气质量和河流湖泊水质不断提高。全社会共同行动,多策并举,多地联动,过去5年累计减贫6600万人以上,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三分之二以上,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从大凉山到十八洞村,从太行深处到大漠戈壁,困扰几代人的穷根被连根拔起,社会保障体系的网络越织越密。
这“温度”是互利共赢的力量。在“逆全球化”声浪中,中国坚定不移地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倡议让沿线各国搭上了互利共赢的中国快车。随着中欧班列的开行,越来越多的内陆城市,变成了对外开放的新前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因此实现了货物贸易更便利、人文交流更深入。中国经济不仅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根据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
有句话说得好,要看日出就必须守到拂晓。回望中国经济走过的历程,每一次突破与转型,无不得益于砥砺奋进,无不功成于坚持不懈。站在新起点上极目远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更需要我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