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号科考船上的航海人故事

来源:新华社作者:张建松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1-11 17:41

以海为伴 与浪共舞

——“实验3”号科考船上的航海人故事

浩瀚无际印度洋,灰云低垂,巨浪纵恣。正在执行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任务的“实验3”号科考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奔赴巴基斯坦卡拉奇港。

“我的生活以海为伴、与浪共舞,这也许是命中注定的,谁让我五行缺水呢?”有一天记者在驾驶台瞭望,值班水手陈百润半开玩笑地说:“小时候有人说我人生最好从事与水相关的工作。现在做水手,天天看到地球上最多的水,滋润了我的名字。”

自从20岁出海远航,陈百润已经与大海打了15年交道。与许多航海人一样,他对大海既充满了热爱之情,又充满了敬畏之心。

“与海为邻,住在无尽蓝的隔壁,却无壁可隔。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最豪爽的邻居,不论问他什么,总是答你,无比开阔的一脸盈盈笑意。脾气呢?当然,不会都那么好。若是被风顶撞了,也真会咆哮呢,白沫滔滔!”著名诗人余光中《与海为邻》这首诗,写出了航海人心中所感。

采访中科院南海所“实验3”号上的船员,无论与大海打过多少年交道,都说最难忘的莫过于大海“发脾气”时的样子。

2014年第15号台风“海鸥”来临之际,正在补给的“实验3”号船长路正兵将船开到了三亚一个锚地避风。原以为可以躲避在安全港湾,谁知那次盛怒的大海,连锚地都掀起了滔天巨浪,将船吹得拽着锚链一起,慢慢靠近附近岛屿。“走锚”是船舶大忌,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带来搁浅、触礁等严重后果。

当时,深黑色海面上,山崩地裂般的海浪,一浪高过一浪,连驾驶台都席卷其中。船舶摇晃剧烈,几乎倾斜到海面。所有考察队员都穿上了救生衣待命,担忧和恐惧气氛弥漫全船。怎么办?果敢坚毅的路正兵决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冒险起锚,重新寻找一个锚地。

然而,狂涛怒吼着、拖拽着锚链,仿佛一只伸自海底的巨大魔手,就是不让船开走。平日里,船舶起锚仅需二三十分钟。那一次,船员们顶风冒雨在船头开动锚机,用了两三个小时。

“就算把锚链绞断,我也一定要把船开走。好在我们的锚链很争气,最终把锚绞了出来,跟着船一起走了,重新找到了一处锚地抛锚。”路正兵说,“那是与大海进行毅力的抗争,也许大海看到了我们的决心,最终没有为难我们。”

与大海抗争,晕船司空见惯,呕吐在所难免。“实验3”号每个航次上,都会有人晕船。在28年航海生涯中,“实验3”号水手周华国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亲眼看到了船上的老鼠也晕船呕吐。

那是20多年前,他在一艘供油船上工作。有一次遇到大风浪,船摇晃得很厉害,大部分人都晕船了。晚上值班巡察的时候,周华国路过厨房,从窗边看到一只硕大的灰老鼠,趴在灶台上,也晕得狂吐不止。“以前,船靠码头的时候,老鼠常常会顺着缆绳爬到船上,现在已经少多了,很多年没有见到老鼠,更没有见过老鼠晕船了。”周华国说。

在武汉长江边长大的万军,从小对水就有种亲近感。如今除了在“实验3”号上做水手,业余时间最喜欢游泳。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在4000多米深的印度洋里游泳潜水的无奈而豪迈之举。

当时,万军在另一艘科考船上执行印度洋航次任务。由于调查人员在风浪中操作不慎,使浮标牵引绳缠住了船底螺旋桨,直接影响到船舶航行,全船上下一起想办法现场解决。首先放掉压舱水,让船浮得更高一些。然后将消防用的救生面罩接上一个长长的软管,软管接上气瓶,改造成潜水设备。穿上这套简易装备,万军就勇敢地下到了印度洋。

“那天,海面上风平浪静,但一下到海水里,涌浪力量非常巨大,轻轻的一个浪,就能把人推送出好远。螺旋桨距离海面有两三米,一片桨叶有一人多高。海水浮力大,好不容易潜水下去,钻到船底,找到螺旋桨,费了很大劲,才割断缠在上面的绳子。”万军说,“在海水里抬头一看,阳光向海底聚拢,最终汇聚成一个白色小点,令人不寒而栗。”

在喜怒无常的大海里航行,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面对大海浩瀚无际的心胸,任何大事也都是小事。“大海是我们航海人的衣食父母,更是我们崇拜尊敬的老师。他教会我们懂得人生最珍贵的是生命,每次出海最珍贵的是团结。只有全船团结一心,才能形成一团和气,圆满完成每一个航次任务。”路正兵说。

(新华社“实验3”号1月11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