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0日,渤海某海域。海军新一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首次着舰飞行——
近了,近了,近了……辽宁舰的着舰显示屏上,清晰显示着歼—15战机寻舰、绕舰时的空中姿态。
200米,100米,50米……伴随着战机轰鸣声,战机尾钩在与辽宁舰甲板剧烈的摩擦中留下一连串火花,党的十九大代表、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曹先建驾驶的歼-15战机,精准钩住了甲板的3号阻拦索。
曹先建创造了身负重伤419天后、术后复飞仅仅70天,驾驶歼-15战机成功着舰的奇迹。
曹先建驾驶战机进行航母飞行资质认证考核(资料照片)。谢佑贤 摄
矢志舰载机飞行事业
2013年3月,立志要到航母部队去,要去飞最先进舰载战斗机的曹先建,通过重重考核和选拔,如愿成为一名舰载战斗机部队飞行员。
大胆地飞,科学地飞,安全地飞……曹先建天天就是忙飞行一个事。
战机座舱内上百个飞行仪表和电门,他用最短时间达到了“一摸准”“一口清”。
航母跑道长度不及陆基跑道的1/10,而且是不停地摇摆运动,飞机航线、高度、方向、速度、油门……一系列飞行参数必须要精确,破解它,无异于破解航空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
曹先建把自己“绑”在模拟器上训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一个课目一个课目飞,操纵不熟练不罢休、动作不到位不罢休、技术不达标不罢休。
2016年4月6日,曹先建在某机场进行飞行训练时,飞机飞控系统工作出现故障,危急时刻,曹先建紧急处置,试图挽救战机,直至最后2秒才被迫跳伞逃生,身受重伤。
从事飞行14年,先后飞过7种机型、飞行数千架次、经历过数次生死考验的曹先建,这次伤得不轻。医生为他实施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手术,在6颗钢钉的作用下,2块钢板被固定在他的腰椎上。
伤口,钻心地痛。但病床上动弹不得的曹先建日思夜想的,依旧是舰载机飞行事业。
为了早日重返蓝天,伤口刚拆线,曹先建就缠着医生为自己制定康复运动训练计划。
从试着慢慢行走到慢慢蹲下、慢慢站起,再到核心力量训练,他顽强地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靠近再靠近……
重伤治疗依旧魂系海天间
2016年8月底,同班次战友顺利通过航母飞行资质认证的消息让曹先建按捺不住心中兴奋,辽宁舰甲板上那4道钢索,更让他神魂牵绕。
康复治疗过程中,曹先建需要进行2次较大的手术,为了保险起见,医生建议两次手术间隔8个月以上。
可曹先建坚持要求尽早进行第二次手术。“除去手术后康复、完成上舰前技术考核的时间,我必须赶在12月前做完手术!”算准了着舰飞行的时间,曹先建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在全面论证的基础上,医院同意了曹先建的请求。
可他又作出了一个让医生惊讶的决定:“手术不要用麻药!”
“上次手术用麻药后,感觉对我的反应能力、记忆力好像有点影响。”他说。
“不用麻药,从你腰椎拧下一颗钢钉可以,但拧下6颗,风险太大了,也没人受得了!”经过反复论证,医院专门进口了最好的麻药,并组织专家反复优化麻醉方案。
手术过后,一支由全军知名专家组成的医学鉴定组对他进行了严格的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专家们惊喜地发现:恢复的效果非常好!专家们一致同意曹先建归队参加训练。
重返海天光荣加入“尾钩俱乐部”
返回团队,曹先建凭着惊人的毅力迅速融入团队中。
一次陆基模拟着舰训练中,团长徐英给曹先建指出了一个油门使用的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改进?”一时间,围绕这个问题,曹先建找教员问,找有经验的飞行员问,找着舰指挥员问……
在自身努力和战友们的帮助下,曹先建的着舰飞行技术实现了跨越,他的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了优等。曹先建和战友们迎来了“刀尖舞者”的冲击时刻。
该选谁第一个着舰?曹先建主动要求第一个着舰。
部队经过慎重研究,答应了曹先建的请求。“作为本批次中年龄最大、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行员,他技术过硬,心理素质好,相信他能为大家带个好头!”
2017年5月30日,伴随着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曹先建第一个驾机升空,动作如行云流水。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在曹先建娴熟地操纵下,数十吨重的歼-15战机如同一只海燕,灵活地调整好姿态,以几近完美的轨迹,稳稳停在飞行甲板上。
着舰指挥官戴明盟干净利索地打出了一个接近满分的高分。曹先建光荣加入了“尾钩俱乐部”的神圣殿堂!
“我成功了!”激动的泪水,在曹先建脸上奔涌:“祖国选我当航母战斗机的刀锋,我愿把最美的青春献给挚爱的航母舰载机事业,回报党和人民的深情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