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九天一年间
——记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天舟一号任务“01”指挥员王光义
李国利、刘远航、王玉磊
天舟一号目前正在与天宫二号进行推进剂补加,但5天前发射时王光义那洪亮的倒计时声音仍在耳边回响。
“5、4、3、2、1,点火!”在同样的地方喊着看似相同的口令,外人很难知道这位天舟一号任务“01”指挥员不到一年时间里的付出。王光义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测站副站长,主要负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统筹谋划、指挥决策和技术总体等工作,曾参与航天发射任务50余次,是2016年长征七号首飞时的“01”指挥员。
在天舟一号飞行任务中,他再次担任“01”指挥员。事实上,长征七号首飞结束后,王光义就开始了天舟一号任务的准备工作。他说:“我们航天人只有两种状态,执行任务和准备执行任务。”
“火箭是一样的,参试人员变动很小,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进行准备?”记者问。
“对长征七号遥二火箭来说,这是首次应用发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零窗口’,也就是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外表看似相同的火箭,状态变化也很大。”王光义解释。
“01”指挥员,是航天发射任务时的“大管家”,既要有丰富的任务经验,还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王光义说,在发射任务前阶段,“01”指挥员要负责对岗位人员培训考核,指导编写总体文书,对相关设施设备检查,如果发现问题,还要及时处理。
天舟一号发射前,王光义与相关协作单位多次沟通,与各分系统指挥员按设备按岗位进行全系统比对分析,梳理出70多项状态变化,改进地面设备20余项,优化测试流程10余项。
特别是针对发射前6分钟可能出现的各种典型故障,他和同事们针对每一种故障模式写清故障判据、明确指挥协同口令、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仅6分钟的流程,我们足足讨论了6个小时,就是希望用万全之策确保万无一失。”王光义说。
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后,将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和推进剂补加。长征七号遥二火箭起飞时间每提前或推迟一秒,都会增加自动交会对接的难度和风险。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瞄准“零窗口”发射,让火箭准时点火升空,确保天舟准时准点入轨。
近一年的时间里,王光义常说的一句话是:“成功不等于成熟,首飞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
在船箭对接中,以往船箭组合体在卸下吊篮后才能提供整流罩空调保障,飞船将在较长时间里处于无环境保障的状态,存在较大风险。为此,他认真分析船箭对接流程,提出新的整流罩空调保障模式,通过合理调整工作平台状态,在对接位置到位后就开始提前保障,无环境保障时间缩短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大大降低了设备风险。
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王光义的口令声中飞赴太空。
(新华社海南文昌4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