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的去产能战役,今年2月率先在煤炭和钢铁领域打响,但截至7月末,分别只完成目标任务的38%和47%,且地方进度严重不一。《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中央层面连发“军令”加码去产能,将地方和国有企业任务完成时间分别提前至11月上旬和月底,目前已启动全面督查。而地方也对应细化了方案和措施,加大力度决战下半场。
业内人认为,下半年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非常艰巨,还剩下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攻克。随着9月关停高潮将至,人员安置、不良贷款暴露压力将加剧。据透露,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将通过推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多个渠道,依法依规处置好产能退出企业涉及的债务问题。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煤炭钢铁化解过剩产能指导意见,从2016年开始,用三至五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粗钢的去产能目标则是五年压减1亿至1.5亿吨。其中,今年要去掉的煤炭产能和钢铁产能分别为2.5亿吨和4500万吨。
“截至7月末,全国已累计退出煤炭产能9500多万吨,只完成了目标任务的38%,特别是7月退出产能不到1000万吨,这个进度明显滞后于时间进度,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差距很大。”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8月11日公布的《关于煤炭去产能和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情况的通报》中指出。
据介绍,湖南、江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左右,北京等五省份均完成50%以上。但内蒙古等四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没有实质性产能退出;江西等三省份完成比例则不到10%。而且目前各地四季度安排的任务量占全年任务的50%以上,其中12月占三分之一以上,年底集中赶进度的现象十分突出,全年完不成任务的风险很大。
钢铁去产能情形与之相似,截至7月末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7%。其中,浙江等四个省份率先完成全年任务,河北等八省份完成进度在10%至35%之间,重庆完成2.3%,内蒙古等十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区尚未实质性启动有关工作。
对此,刚刚召开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和部级联席会议明确,要争取11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全年煤炭去产能任务,中央企业和省属国有煤炭企业要力争11月上旬完成。
“动真格”的明确信号下,各地政府加快了去产能的速度。申万宏源煤炭周泰团队预计,9月开始将进入关停高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南省完成国家下达年度任务的82.9%。钢铁方面,主要是华菱集团旗下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50万吨炼钢产能的压减,该任务可在8月底完成。
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的黑龙江,也于7月底出台了化解煤炭产能过剩的实施方案,从2016年开始,用三至五年时间退出煤矿44处、退出产能2567万吨(省外45万吨)。其中比较大的难点就是东北最大煤炭企业龙煤集团,涉及1814万吨产能退出和5万人的分流安置。
最新财报显示,龙煤集团今年一季度仍亏损10亿元。“改革到了关键阶段,虽然目前集团总体相对稳定,但从企业多年历史积累矛盾和当前全国煤炭价格看,保持正常运行和合理现金流的压力没有根本缓解,人员分流、企业经营等问题还很突出。”公司一位基层干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说。
这一问题并非个例。按照山西安排,今年将退出2000万吨煤炭产能,属于六家国有大型煤炭集团的21座煤矿将被关闭退出。“目前目标矿井基本都已关停,接下来就是将设备等拆掉实现完全退出,要求在11月底前完成。”晋能集团宣传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最主要、最难的工作是人员分流。
继8月3日、4日接连召开会议加码煤炭、钢铁去产能后,8月10日,山西印发了《关于做好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实施意见》,提出未来将通过企业内部分流、转移就业安置、鼓励自主创业等多个渠道安置职工。
另一待解难题是数万亿的债务。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6月末煤炭、钢铁等重点去产能行业中长期贷款上半年净下降10.6亿元,同比多降8.9亿元。但去产能可能导致企业停产、银行停贷等短期现象,进一步加剧不良贷款暴露的压力。
据了解,银监会正在就《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金融债权债务处置的若干意见》向各方征求意见,地方层面也在做一些尝试。山西银监局提出,将原有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重组为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记者 王璐 李建平 白田田 实习生 李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