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社会事业短板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有减有加,方为正途。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中,钢铁、煤炭等领域去产能任务艰巨,职工安置问题凸显。必须意识到,减法做到哪里,加法就要做到哪里;去产能去到哪里,社会保障就要补到哪里。
今年4月,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文件,制定再就业帮扶计划、提供职业培训补贴、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等系列措施,托举起困难职工新的希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使劳动者更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就能让他们有更多勇气和自信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
回顾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腾飞历程,人口红利功不可没。但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传统“人口红利”面临枯竭危险。
从“人口”到“人才”——一字之差,大有不同。当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时,必须着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大幅增加中高端人才比例,转变过去依靠“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蕴含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的发展要涵盖全体人民,全力做好补齐民生及社会事业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说。
发展的本质是为了人民,补短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凡此种种,都是补短板的着力点所在,也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依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瞄准短板领域攻坚克难,积极扩大有效供给,全体人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