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部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李文责任编辑:杨红
2016-05-07 02:09

3.如何认识宏观调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都属于宏观调控的范畴,但两者的运行机理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需求管理是一种间接宏观调控措施,主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需求进行调控,靠需求的变动引导供给,其逻辑是政府调控需求、需求引领供给。而供给管理是一种直接宏观调控措施,主要基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应的产业政策,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对供给进行直接调控,其逻辑是政府调控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两者最大的不同点,是供给管理具有较强的行政强制性,调控目标明确,精准发力,速战速决,这也是供给管理的最大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就要从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的各自特点出发,结合经济运行实际,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综合施策,实现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要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完全由市场调节经济结构。如果单靠市场调节来完成“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必然会加剧经济失衡,出现极其严重的企业大面积倒闭潮,导致经济发生断崖式衰退,出现大量失业人口,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这正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通过经济危机解决比例关系失衡的做法。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以政府直接调控为特征的供给管理,这样才能有力、有效地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结构调整优化。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把握正确方向的核心作用。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优化经济结构,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生产、提高效率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抓重点、抓关键环节的牵引作用。把新的发展理念体现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和任务落实的各个方面,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关键作用。

4.如何认识优化结构与提高经济总量的关系

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既要求总量的增长,又要求结构的优化,结构优化有利于推动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总量的增长要求结构不断优化、实现更高层次的增长。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也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而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总量,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至关重要。从现实情况看,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做大经济总量,也有利于消除庞大的库存和过剩的产能,降低金融债务杠杆,控制金融风险,补齐科技、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建设等诸多短板,兜住民生底线,减轻结构调整的阵痛。

当然,提高经济总量不能通过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来实现,我们需要的是质量高、效益好的经济总量。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既有外部冲击的影响,也有内部自身矛盾;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问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通过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创造一个新的更长的增长周期。同时,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为我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5.如何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也是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保证。我国应对各种经济风险和危机的实践证明,国有经济在规避经济风险、应对经济困难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和作用,是其他所有制经济不能代替的。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可以使我国有条件实施大规模政府投资、大力度结构调整和大范围社会保障,引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使国家在资源、能源、交通、通讯、新技术、金融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保持必要的控制力,支撑国民经济的运行;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的能力,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建立比较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等。

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核心不是削弱国有企业,而是要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与企业所有制性质并无多大关联,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都面临着转型升级。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能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主导力强、辐射面广的重要作用,模范执行各项改革决策,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能脱离国情、脱离实际、走“一卖了之”的错误道路,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注意避免市场的盲目性,着力在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质量上下功夫,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解放军报》2016年05月07日 03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