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近两年,通过狠抓督查问责,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落实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比如,去年国务院大督查发现,有的省河道治理项目,中央补助资金2013年就安排了,本来应该去年底完工,但到去年5月项目还未开工。还有的地方建好了保障性住房,由于供电、排污、市政道路等配套设施没跟上,老百姓迟迟无法入住,群众意见很大。这说明,庸政懒政怠政现象仍然不可低估,必须继续坚决加以整治,这直接关系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实现。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并出现新的积极变化。这说明,去年以来采取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措施,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但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党中央、国务院将根据形势的发展,继续采取新的重大举措。有了政策措施,关键是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要勤政有为、善谋勇为、真抓实干,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抓落实根本要靠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奖惩分明、促进勤政廉政的有效机制。
一要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重大投资项目和民生工程,已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也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3月18日,国务院已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明确了部门分工。各牵头部门要主动负责、全程负责、一抓到底。对约束性指标和硬任务,要层层分解、细化要求、落实责任,逐级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对重大投资项目要倒排工期,在符合程序、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往前赶,确保进度。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部署、抓落实,合理配置力量,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当前,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在下降,而民生刚性支出还必须保障,如果经济工作抓不上去,财政收入继续下滑,刚性支出不能兑现,最后就无法向人民群众交代。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都要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对人民负责。各级干部要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切实紧张起来、行动起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要健全常态化的督查问责机制。督查问责是抓落实的“利器”,不能一阵风、时紧时松,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国务院今年年中将继续开展大督查,年末组织重点抽查,并对重点任务进行随机专项督查。各地区、各部门也要加强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拉出清单,建立台账,限期整改。要加大问责力度,对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不力、重大政策落实不到位、重大工程和项目推进严重滞后,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的,该约谈的约谈,该处理的处理,该通报的通报,并追究主要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使干部既有责任感,也有敬畏感。要把督查结果与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相衔接,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决不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占着位子不干事,耽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三要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对真抓实干的地方,要加大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竞相发展。对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要予以褒奖,提供更大舞台,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带动更多的人干事创业。要建立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对干部在工作探索中的失误和不足,只要是出于公心、不谋私利,都应视情予以宽容,给予改正的机会,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客观地讲,现在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我们既要坚决堵住“偏门”,解决公务人员以权力参与分配、牟取不当利益问题;也要打开“正门”,切实保障他们履职所需的工作条件、合理的收入待遇和应有的尊严,已建立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一定要按期落实。今年尽管财政收支压力很大,但要继续按机制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各级财政部门要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落实到位。这也要进行督查。
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的同时,要针对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深入细致做好工作,切实增强干部履职尽责意识。为政不廉是腐败,为官不为也是变相腐败。古人讲,“仕而废其事,罪也”。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只要为官不为,就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不符合依法履职的要求,不符合反腐倡廉的要求,也严重损害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都是不能允许的。我们既然选择为人民服务,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这是共产党人的本分,也是从政的道德。要增强干部的法治观念和纪律意识,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把压力变成动力。要加强干部的学习培训,使他们积极适应新常态,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关心爱护干部,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总之,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聚众智汇众力,形成上下同欲、共同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