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台国宾馆当礼兵是什么体验?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陈传会 李 超责任编辑:吴昊
2016-01-26 11:16

“我们的责任重如泰山。”

钓鱼台国宾馆作为一条纽带,维系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友谊,更是牵动着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的神经,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仅向世界人民展示着我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更是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押上政治前途保任务,押上身家性命保安全。”在执勤中,礼兵实施礼节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必须做到一秒不差;拦错车不行、放错车更不行,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形象差了不行,动作标准低了也不行,必须做到完美无缺。

2006年11月1日,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重要一页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4日中午,九国元首车队参加大会堂峰会即将返回钓鱼台之际,领班员曹振发现三辆黑色轿车正快速向大门驶来,头一辆是苏丹的随团车,后面紧跟是两辆不同型号的车。多年的执勤经验告诉曹振,可能有车想尾随蒙混进馆。他迅速做出停车手势,但三辆车并没有减速的趋势,千钧一发的之际,他一步跨到路中间,伴着急促的刹车声,车停在距他仅二十厘米的地方。之后询问才知,后两辆是中国中兴集团人员,想在苏丹大使的引荐下会见总统,误以为跟随大使车就能够进入,一场误会就此避免。哨兵的严明执勤和良好形象赢得了一致赞誉,在此期间,出入大门的非洲代表和工作人员纷纷向哨兵竖起大拇指或是说:“Chinese good”。

年复一年终如始,日复一日立于行。曾有位诗人这样赞颂礼兵战士:“持枪,是秉持正义;端枪,是端起公正;肩枪,是肩负起祖国的山山水水;举枪,是举托起世界的和平。”铮铮誓言,掷地有声,礼兵班战士用朴实而又郑重的承诺,映衬着中国对外交往这朵友谊之花越开越娇艳。

2009年7月18日,礼兵班换上了新式礼兵服,锃亮的高筒靴、笔挺的橄榄绿礼服挥洒着青春的荣光,迎着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礼兵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群顶天立地的男儿,都以“安不忘危”“乐不忘忧”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言;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行一事;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继续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