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力度,节能减排取得“十二五”以来最大进展。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重要抓手,政策累积效应进一步显现。
一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实行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11.2%,提高1.1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4.8%和6.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4%、2.47%、2.9%和6.7%。“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赶上时间进度。
二是生态环保取得积极进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迈出新步伐,重点流域污染治理、非电行业脱硝示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等重大工程积极推进,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日益完善。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15%和90.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3.5立方米,下降5.6%。湿地、森林、草原、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力度加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等生态建设继续展开,完成造林面积602.7万公顷。
三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布,提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30年达到20%左右的目标。低碳省区和城市、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深入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注重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在财政支出压力大的情况下,坚持尽力而为,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一是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10年提高,增收措施与就业政策形成了惠民合力。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比13年来首次降至3倍以下。
二是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各类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66亿人、4.77亿人。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使1.43亿老人受益。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力开展鲁甸、景谷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
三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债券融资和信贷资金对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11万套,新开工740万套。
四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继续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分别达到92.6%和86.5%,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继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始建立。“单独两孩”政策普遍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盲村”覆盖任务基本完成。国内旅游人数36.1亿人次,增长10.7%,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健康与养老服务重大工程启动实施,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26张。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加快发展,新增体育场地6.7万个。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体系继续加强,专为残疾人服务设施数预计达到3867个。
从计划指标运行情况看,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国际收支平衡、就业等总量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一些反映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指标进一步改善,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类指标继续向好,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类指标完成情况较好,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总体是好的。
17个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计划目标。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2个指标预计值超过年初确定的计划目标,主要原因:一是云南鲁甸震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依法先行使用部分新增建设用地,这部分土地将按规定补办相关手续。二是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工作过程中,先行使用部分新增建设用地建设农民安置房,进行土地复垦后再实现建设用地的占补平衡。
40个预期性指标运行情况总体符合或好于预期,但部分指标运行值与预期值存在差距。需要说明的是,预期性指标的计划目标不是预测值,而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体现政策导向,实际运行结果可能高于预期目标,也可能低于预期目标。部分指标运行值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有多种情况。一是一些指标本身带有限高性质,实际运行结果适当低于预期目标也是正常的,比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二是为体现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有些指标会定得比预测值稍高一些,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等指标,实际运行结果与预期目标会有一定差距。三是一些指标低于预期有特殊因素,比如第三次经济普查后经济总量增加,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略低于预期目标。四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导致一些指标的实际值低于预期目标,比如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总额增速低于预期目标。
总之,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国内发展新问题新挑战持续显现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倍加珍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政治、经济、地缘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全球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中,总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国内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和“三期叠加”的影响依然存在,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对稳增长具有关键作用的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消费需求难有大的提升,外需难有明显起色,新老增长点青黄不接。二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通缩预期上升,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根本缓解,企业利润明显下滑,影响企业对未来市场的信心,对就业和居民收入的滞后影响不容忽视。三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且新兴领域有效供给不足。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去产能化过程中社会压力增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准入限制较多,一些需求较旺的领域国内有效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改革攻坚消除隐形壁垒、突破利益藩篱的难度加大。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深化改革涉及的矛盾、触及的利益更加复杂。有的改革方案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改革举措落地情况不尽如人意。五是一些领域潜在风险需要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调整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市场呈现分化态势,一些企业出现信用违约,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经济风险逐渐暴露。此外,农业、外贸、社会、民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认真应对,努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