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夜来香》首唱李香兰辞世:美女跌宕人生落幕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责任编辑:黄杨海2014-09-14 16:16

伪满政权成立后,奉天放送局设置了“满洲新歌曲”栏目,以美化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形象化地宣传“大东亚共荣圈”意识形态。他们向社会招募专职的中国女歌手,当时只有13岁的李香兰成功入选,成为伪满女歌手,开始了她的歌坛生涯。但要当伪满女歌手,对李香兰来说得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绝不能说出自己是日本人。为了进一步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李香兰亦认天津市市长潘毓桂为义父,曾以潘淑华之名在北平翊教女子中学就学几年。由于她能说得一口非常标准的京片子,又对自己的身世守口如瓶,以至于她的老师、同学都不知道她的日本血统,一直把她当作地道的北京人。1937年毕业后,李香兰又回到东北,继续充当日本侵华的宣传工具,为日军鼓劲、助威演出,成功地演唱了《满洲姑娘》、《夜来香》、《何日君再来》等歌曲。李香兰仗着她美丽的歌声而突然走红,这些歌曲在当时皆成为投向中国人精神、灵魂的糖衣炸弹。

《满洲姑娘》流行于1938年,歌曲表现的是迎春花即将绽放的三月时节,一位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女待嫁邻村王家的喜悦。李香兰用她那甜美而煽情的歌声唱道:“我是16岁的满洲姑娘,春天三月雪化时,等到迎春花开放,我就出嫁到邻村。”接着,一声深情的“王哥,你可要等着我呀”,唱得人心里一软,无法不感动。《满洲姑娘》很风靡,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作为当年关东军日本骑兵在黑龙江服役时就很熟悉这首歌,直到他老年还能哼上几句。歌曲中的“满洲姑娘”在日伪的包装下过着欢欣雀跃的幸福生活,还带着少女怀春的憧憬和期冀,然而现实中的生活在日军铁蹄蹂躏下的东北姑娘却过着啼饥号寒的屈辱生活,她们岂能有像歌词中的那么美好幸福呢?

《夜来香》创作于1944年,是百代唱片公司特邀作曲家黎锦光参考中国民间小调专为李香兰谱写的,但其中旋律和节奏完全采用了欧美风格,谱成了轻快的慢伦巴,一时间传遍了灯红酒绿的沦陷区大小城市。可惜这却是一首禁歌,虽然很好听,当时很多人也只能私下唱它。李香兰在自传中说:“尽管这首歌曲很受欢迎,但流行的时间不长,后来日文版和中文版都禁止出售……理由是任何一首软绵绵的情歌都会使风化紊乱。”

如今《夜来香》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其他地区皆已解禁,其中体现出的开放与包容,使得人们轻松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