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相连
顺着衡阳湘江公铁大桥往东洲岛方向走100米,就是粤汉铁路衡阳湘江铁路桥。1944年6月,为阻挡日军进攻衡阳,衡阳军民曾将当时横卧此处的桥梁炸毁。
“当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在衡阳也不是完全孤立无援,中共地方组织和衡阳人民,都积极参与到了战争中。”走在桥畔,中共衡阳市委党史研究办公室副主任谢志成说,衡阳保卫战前夕,中共地下组织发动铁路工人,将渌口至耒阳的粤汉路段和衡阳至冷水滩的湘桂路段严重破坏,摧毁了日军的运输线,打乱和阻滞了日寇侵略计划的进程。
谢志成说,1944年5月,地方党组织便已获悉日军将自长沙犯衡。于是,以衡阳人民抗敌后援会的名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动员衡阳人民努力投身到抗击日寇、保卫家园的战斗中去,争取人民抗战的最后胜利。
衡阳人民在中共衡阳地方组织的广泛动员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积极参加支援抗战、打击日寇的活动,或破坏道路,或毁坏桥梁,或切断日军进攻路线。日军增派飞机侦察,得到的情报称:株洲至衡阳之铁路和宝庆至衡阳之公路,悉被衡阳居民破坏,运输设备,一无所有。
“同时,抗敌后援会和衡阳市政府、工会还组织了3000名工人,征用了市区120家木材厂商的木料120余万根,配合衡阳守军,利用衡阳周围河川、丘陵、城墙和房屋等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在城内,各街道都挖掘了战壕、散兵坑,修筑了暗堡、机枪掩体等。”谢志成说,这些防御工事,对打击日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根据谢志成向我们提供的一份材料,衡阳民众为支援衡阳保卫战牺牲了3147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战斗打响以后为运送弹粮医药、救护伤员而葬身于枪林弹雨之中。“由于党在这段时间进行了大量的抗日宣传和抗日救亡工作,为衡阳人民树立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从而为与日寇浴血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谢志成告诉记者:饱含爱国激情而奋起抗日的衡阳民众,是在中共衡阳地方组织的宣传推动影响下激发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有效牵制了日军,更有力支持了中国军队对日寇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