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灾区勇士素描:灾害来临,他们义无反顾

来源:新华社作者:王长山责任编辑:吴昊
2014-08-15 18:44

第一时间挺进震中的女消防教导员陈蓉

陈蓉是鲁甸消防大队的教导员,震后8分钟,她就带着第一批十几名官兵从县城往震中龙头山镇进发。

车行驶到沙坝村,道路中断。顾不得遍地落石和频频余震,陈蓉叫大家跟上她“往前冲!”17时20分左右,陈蓉带领的消防突击队到达震中,成为最早到达的专业救援队伍之一。

3岁的女童祖雨泽被困在废墟中,小手被顶着大梁的沙发死死卡住,她哭个不停。上钳子、用剪子……战士们想尽各种办法,小雨泽依然不得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雨泽的精力就要慢慢耗尽。陈蓉以一个母亲的慈爱和消防战士的专业素质,想办法哄小雨泽打起精神。陈蓉说,小雨泽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灾难面前的懂事与坚强,给了战士们信心与力量。

在大家不懈努力下,小雨泽脱险了。来不及休息,陈蓉和战士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场营救……

震后第二天,同是消防战士的丈夫马鹍英也受命从200公里外的盐津前来鲁甸支援。平时就聚少离多的夫妻俩,同在救灾一线却没有时间见面。

情系村民的花椒支书谭德军

“上午给村民发补助,下午要去查灾核灾,很多房子成了危房,不能再住人了。”一大早,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村支书谭德军就忙碌起来。

“地震中村里有65人遇难,家属都已领到了相关款项。村里现有帐篷2000多顶,每户平均有三包米、两壶油,够生活一个月了。”

地震后,谭德军来不及照顾家人,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分成小组开展搜救,救出了多名群众,并把全村村民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们村是龙头山最大的花椒村,种了万余亩花椒树,今年产量可达10万多斤,产值在2700万元左右,已经采摘了三分之一。”

说起村里的情况,谭德军滔滔不绝,却很少提起自家的困难。谭德军家是村里最后住进帐篷的一户,村民们大多在5日就都住进帐篷,他家住在用塑料布搭起的简易棚里直到7日才住进帐篷。

谭德军说:“地震后,我告诉村里的党员,村民还没有吃的,我们干部就不能吃,村民还没有住的,我们干部就不能住!”

地震那天,光明村很多人在山上采花椒,因此躲过一劫。“花椒富了一方人,也救了一方人。”谭德军说,“过几天要慢慢开始组织村民生产自救,到安全的地点去采花椒。”

舍小家顾大家的副台长丁永权

灾情发生后,昭通电视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报道预案,迅速成立了新闻采访组、直播组、后勤保障组三个组。新闻采访组要负责采访报道、承担灾区一线和台里的后期编辑制作等前后方每天的沟通协调工作,任务重又辛苦。这个组组长便是昭通电视台常务副台长、党支部书记丁永权。

地震发生后,丁永权立即赶到了台里,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工作的累还能应对,但在丁永权的内心正忍受着煎熬。他老家位于重灾区鲁甸县龙头山镇银屏村,老母亲在地震中受伤、二弟被埋在废墟下生死不明……他把这些埋在心底,全神贯注投入到工作中。

同事们都劝他回家看看,他谢绝了,仍然坚持工作,直到当晚的两场特别节目直播结束,他赶回家时已是凌晨两点钟,母亲受伤,弟弟还没找到……

忍着悲痛,第二天早上,丁永权主持全台职工大会,对鲁甸地震进行全台总动员和工作安排。之后,他接到噩耗:二弟已遇难。

他舍弃了个人的小家,为了大家,全身心投入工作,完成了灾情采访报道重任,与同事共同确保了昭通电视台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及时发布灾区的消息,传递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参与采写记者:王长山、杨依军、罗宇凡、浦超、吉哲鹏、庞明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