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快步跨入大数据时代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解读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记者 宋歆责任编辑:吕欣彤2014-07-22 04:03

北京,中关村南四街四号,中科院软件园区。

炎炎烈日下,园区北门口,静静耸立着一座五层楼高的红色建筑。

“别看这座楼不起眼,20年前,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根专线,就是从这里延伸而出。”在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现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冰告诉记者,“中国人从这里开始走向信息高速公路,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32亿人,占全球网民的四分之一。”

网民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互联网发展重心正从“广泛”向“深入”转换,各项网络应用深刻改变网民生活。移动金融、移动医疗等新兴领域的移动应用,多方位满足了用户上网需求,推动网民生活迈向全面“网络化”。

“前些年,我国网民呈现爆发式增长。一次国际会议上,一位外国专家跟我打赌,2015年,中国网民将突破10亿人,我认为有些困难。我们约定,谁输了就要剃光头。”刘冰告诉记者,“此次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我国网民依旧在继续增长,但是人数增幅并不大。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正在减弱。而且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非网民群体的转化难度在明显加大。呵呵,看来明年我不用剃光头了。”

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

“手机控”“低头族”……近年来,随着手机上网的迅速普及,一些让人又爱又恨的新词也随之诞生。

“目前,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刘冰介绍,在手机上网的有力带动下,今年上半年,网民对各项网络应用的使用程度更为深入,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移动支付类等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

在移动支付的拉动下,移动商务类应用也正在经历跨越式发展,在各项网络应用中地位愈发重要。此次,互联网金融类应用第一次纳入调查。数据显示,互联网理财产品仅在一年时间内,使用率就已经超过10%,成为今年上半年表现最亮眼的网络应用之一。

支付类应用看涨助推线下消费

“今年上半年,支付应用在整体层面及手机端都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李晓东介绍,上半年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半年增长率达63.4%,使用率由2013年底的25.1%增至38.9%。移动网上支付与消费者生活的紧密结合,催生了众多应用场景和数据服务功能,也带动了手机端商务应用的迅速发展。相比2013年底,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2.0%、25.5%和65.4%。

李晓东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68亿,使用率从2013年底的54.7%升至58.2%,扭转了一直下滑的趋势,基本恢复至2012年底水平。其中,手机网络游戏使用率为47.8%,增长了4.7个百分点,规模增长3648万,成为助推整体网络游戏用户增长的主要动力。

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潮涌

“余额宝”“支付宝”“微信红包”……今年以来,互联网理财异军突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冰告诉记者,互联网理财产品推出仅一年时间,用户规模就达到6383万,使用率达10.1%。

为何互联网理财如此受网民欢迎?刘冰表示,从互联网的特性来看,互联网的便捷性打通了资金链条,降低了理财产品管理及运营成本,使个人零散资金获得更高收益回报;从用户需求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具有的低门槛、高收益、高流动性等特点,非常贴合大众理财需求。一元起购,按天计算收益,当天赎回模式,同时收益率高出银行活期储蓄收益十数倍,相比银行储蓄拥有压倒性优势;从购买渠道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购买渠道多依托用户规模大、使用频率高、发展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产品的购买提供了极大便捷。

“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处长白海龙表示,“互联网赋予了城乡居民享受商品同质同价的权利,赋予了中小企业参予社会竞争的机会,给了弱势群体扩大就业的舞台,为此,商务部将继续在相关政策上予以扶持。”

“2000年,我国人均月消费数据流量只有10MB,2003年为100 MB,2008年为1GB(相当于1024 MB),今年迅速上升为10 GB。”刘冰感慨地说,“我国正在快步跨入大数据时代!” 

(本报北京7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