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语课上一个缅甸男孩和姚晨交换知识。
新京报:这种光芒吸引了你的加入?
姚晨:我对难民完全不了解,以前还有人说:“你这么瘦,像个难民”。但稀里糊涂参与进去后,我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探访菲律宾马尼拉城市难民时,我问难民署工作人员,除了聊天,我还能做些什么?他们说难民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探访,因为你的探访,就会让更多人来关注了解这个群体,再由你作为一个载体把它传播出去。
新京报:走进难民营,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
姚晨:在菲律宾马尼拉,我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一般被称为城市隐形人,就是因为难民的身份,而且各国法律和政策不一样,有一些难民无法从事工作,这使他们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得更边缘。
边缘到什么程度呢?几乎像一个无用的人。他们感觉自己不被这个城市需要,是多余的,这个感觉非常有挫败感。
新京报:比如?
姚晨:比如一个来自索马里,目前在菲律宾农业研究所工作的月亮先生(难民),他逃亡菲律宾后是一个老板,留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他不愿意申请菲律宾国籍,尽管他已在异乡他国非常牢地扎根了,但他依然对自己的家乡怀有非常强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