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揭秘中国古代反腐败:台谏制度有效牵制权力

来源:检查新视野责任编辑:遥远2014-07-03 10:00

中国历史反腐败的经验,主要是说历史上怎么样进行权力牵制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权力对反腐败是很关键的,老前辈吴晗先生在反对国民党的时候有一篇文章,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贪污史。有了贪污就必然有反贪污,如果光有贪污没有反贪污,中国也不可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了。西方的经验不能照搬,所以就只有吸取中国古代反贪史的经验,而中国历史上反腐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权力牵制。

■腐败成了臭豆腐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今我们的外汇储备超过了万亿美元,成绩举世瞩目。与此同时,腐败问题依旧严重,看报纸上说我们的反腐败取得了多少多少的成果,但是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是腐败成了臭豆腐,闻起来很臭,吃起来很香,而且很多人都在吃。胡锦涛总书记说过,如果我们不认真反腐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就会亡党亡国。什么是可以预见的未来?肯定不是50年、100年,我的理解是10年、20年。中国三千年的历史,很悠久,这个在世界上不是最长的,但是也相当长。我们说有的王朝,比如唐朝有将近三百年的天下,明朝也一样,清朝也一样,我们执政难道还比不上他们?我们应当怎么样防止腐败?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好的经验,但是这个经验能搬过来吗?自然不能。西方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我们国家能这样吗?所以非常现实的问题是,我们要防止腐败、要限制腐败的产生,需要从中国历史上吸取好的经验,这应该是一个有效的做法。西方的经验不能照搬,所以就只有吸取中国古代反贪史的经验,而中国历史上反腐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权力牵制。  六科给事中,相当于现在的科长,却可以监督尚书———也就是现在部长一级的官员,为的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明朝时期科长就能监督部长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经从重从快反贪污腐败,可以说用了非法制的手段。这一方面有当时形势的需要,元朝末年太腐败了,有了这个教训,朱元璋就用严刑苛法来惩治贪污腐败,杀了不少贪官,贪污腐败之风一时有所收敛。但这完全是离开法制轨道的,是“法外之法”,是不可取的,太残暴了。现在有的史学家为朱元璋辩护,那是毫无道理的。酷刑太可怕了。“剥皮楦草”,把人皮剥下来,把草填充进去,然后挂在衙门口,朱元璋确实干过这样的事。此外,朱元璋还使用过“炮烙”、“钩肠”、“刖足”、“凌迟”等酷刑。“钩肠”就是把肠子钩出来,“刖足”就是把脚筋挑断,“凌迟”要割3000多刀,如果规定的刀数还没有割够,受刑人就死了的话,刽子手就要反坐。这些做法简直就是“国家恐怖主义”。朱元璋还向全国颁布《大诰》———实际就是他的语录,要求官员照着去做。可笑的是,他甚至组织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和官员到南京来举行背《大诰》比赛,看谁背得好。用《大诰》来代替法律,就可以看出皇帝为所欲为。朱元璋的这些做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给人留下了非常严重的“精神恐惧症”。晚年,朱元璋有所醒悟,酷刑都废除了。他死后不久,《大诰》也没人背了,慢慢地也就没有用了,正所谓人亡政息,但明朝的腐败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整治。这段历史从反面告诉我们:反贪一定要在法制的轨道上来进行,离开法制轨道的反贪或许可以收到一时之效,但长远看,终究会给历史留下一声长叹。其实,中国古代很重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很早就有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而且有些制度是很特殊的。明朝有三法司,设六科,六科给事中,相当于现在的科长,却可以监督尚书———也就是现在部长一级的官员。为什么要给给事中这么大的权力?就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现在看来,对历史上中国的监察制度研究虽然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但仍然不够,这里面一些好的经验,应该加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