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出重拳、用真招,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璩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通报了8个新闻敲诈典型案件,进一步推动了“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专项行动深入开展。19日,新华社记者就专项行动开展的背景、取得的成果及下一阶段主要任务等问题专访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
记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昨天曝光了8个新闻敲诈案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请您介绍一下,为何出重拳开展“双打”行动?
蒋建国:开展“双打”行动,中央领导重视、基层群众欢迎、业界同仁拥护,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利发展、促管理的大事。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屡禁不绝、屡打不止,危害极其严重,已经到了非打不可、不打不行的严重地步。
2013年以来,新闻报刊领域共受理举报案件400余件,停办报刊76种,注销记者站49个,注销新闻记者证14455个,其中不少是因为涉嫌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而受到处罚。在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方面,已查办“三假”案件258起,收缴各类非法报刊151.3万余份,有的案件已宣判,有的案件正处于审查起诉和深入侦查阶段。
昨天,8起案件公布后,社会反响很强烈,但也有人把我们提出的一些要求,误读为不允许批评性报道。事实上我们历来坚决保护记者正当合法的采访权益,也积极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之所以强调记者开展批评性报道要经过所在新闻单位同意,既是一贯的规范性要求,也是因为目前查处的新闻敲诈、假新闻案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个别记者未经所在新闻单位同意私自以批评报道作要挟实施的。
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以及“三假”问题严重破坏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严重危害了基层和群众切身利益,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严重污损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严重恶化了新闻媒体的生态发展环境。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以及“三假”的泛滥,也是对国家治理秩序的严重破坏,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痛下杀手,严厉打击,切实遏制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以及“三假”问题的蔓延势头。
记者:近年来,社会上不少单位,听说记者来采访就退避三舍,您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蒋建国:长期以来,新闻记者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具有崇高形象。目前我国持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有25.8万余人,这支队伍总体素质是好的,但确有极少数记者道德缺失、胡作非为,更有一批假记者目无法纪、坑蒙拐骗,还出现真假记者内外勾连、相互利用的现象。这些害群之马的存在,严重败坏了新闻工作者队伍的社会形象,伤害了绝大多数坚守职责的记者的声誉。
在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案件中,有不少是打着新闻媒体网站、网站区域频道和网站记者名义进行的,也基本上是以“监督”、“调查”、“曝光”相要挟攫取利益,这反映出一些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冲击下出现了生存危机。这种新闻媒体就应尽早停业、关张、注销,决不能允许为了生存就去违法违规或者任其违法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