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微信和微信朋友圈,缘何让中国网友爱恨交织?

来源:cctv作者:马骏责任编辑:牛晨斐2014-05-27 15:45

屏蔽或关闭,已有人开始“自救”

在国有银行工作一年多的小吕说,尽管把单位里的领导和同事都加到了微信里,但她都选择屏蔽自己的朋友圈不让对方看到。

“每天工作特别累,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有时候很想在朋友圈里吐槽说点与工作无关的话,可是同事跟同学不同,有些话要被传来传去会很麻烦,还不如屏蔽了。”小吕还提到,“对于那些每天都要在朋友圈里发大头自拍照的,我会选择屏蔽,内容太没‘营养’了。”

与小吕一样,有不少人也有这样的困扰,尤其对于许多并不是太熟的朋友,碍于面子不能删除,只好选择屏蔽。

对此,有专家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扮演着多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说的话做的事也会根据角色和圈子的不同而不同;而虚拟世界里的社交平台本是难得的、可以任由自己塑造自我的空间,因而许多人往往不愿意这个自由私密的空间被破坏,屏蔽便成为其中的一种方式。

其实,早在今年2月,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的“退群宣言”就曾引发关注,掀起“微信遭遇滑铁卢”的讨论。黄震写道:“微信已绑架了生活,已有微信群和信息量太多,每天无法读完和回复……我准备先退出几百个微信群,尝试在微信上闭关静修两月。刚刚退群手指都按麻了。”

这引得很多人开始思考:微信社交还能走多远?有网友认为,微信发展目前已进入瓶颈期,需要创新来增强用户黏性;也有网友分析,微信要突破,实在很难,因为这是微信的“结构性矛盾”所决定的。

微信自媒体账号运营者熊锋琦分析认为,一般而言,用户会选择用自己的唯一一部智能移动终端注册一个微信号,往往和手机号高度关联。这就意味着,通过手机号能找到的“你”,便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的“你”。这不同于QQ的匿名虚拟属性,也有别于隐身、离线等状态。“所以说,微信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中社交关系的延伸。”因此,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被要求谈谈工作、说说想法,或者被要求加入一个群组,你都无法拒绝,或羞于搪塞。显然,熟人群聊之间,恐怕难以做到“情况不妙,撒腿就跑”。

(资料来源:新华网、解放日报、中新网、法制日报、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