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苏州古城墙:一座古城的复兴之源
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古城墙,可以上溯到2500年前。两千多年前的夯土围城,早在五代时期就已改成了砖砌。上世纪50年代以前,苏州的城墙还是连绵的,只是经过了全国性的毁城浪潮后,苏州的城墙也就成了现在这样残缺不全的了。时值今日,苏州仍拥有的城门或者沿用的地名有(从正北顺时针):平门、齐门、娄门、相门、葑门、南门、盘门、胥门、金门、阊门等10个。能够看到较完整城墙的有盘门到胥门段;能看到城墙遗址(有土墙,但无城砖)的有南门到葑门段、相门到娄门段、金门到阊门段;拥有古城门的有:盘门、胥门;拥有残存城门的是阊门;民国后新建带罗马风格的城门:金门;恢复重新建设的城门及城楼的:阊门、葑门;拥有完整瓮城或遗址的:盘门、阊门;能够参观的带有水门的城门:盘门(古建)、阊门(重建)和葑门(重建);已无遗迹可寻的城门:相门、齐门、娄门、平门等。历史上,苏州最早的城墙是8陆门8水门。苏州是当年的大城,又是水乡。拥有地理之便的苏州,连护城河都修得那般宽阔。苏州城墙大多都拥有两条水道,叫做内城河和外城河,这是两条军事防御的沟壑。
苏州是国内唯一的历经千年城址未变的城市,需要和可以“复古”的项目与内容多了去了。而先行修复古城墙,的确是最为紧要。名为古城,却没有“城”的概念和形象,岂不冤哉!西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修复的古城墙,为她奠定在当今世界城市之林中的独特地位,为她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我国第三座国际化大都市,为她提升西安人的自信与自豪,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加分和添彩。这无疑正是我们试点修复古城墙、增添古城时尚与新生魅力的重要借鉴与参考。
古城墙修复是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苏州古城而言,不但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复兴!
被现代“撞击”后的今天
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然而,对于更多苏州人来说,这珍贵的古城墙如今也只是被现代蚕食下的零散风景。
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开展过一回拆毁城墙的风潮,苏州和许多老城一样,成为了一座没有完整城墙围绕的古城。幸而苏州环城的护城河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苏州城墙遗址。
古城墙,对于大多数苏州人而言,同样是姑苏城历史的见证,印象却已不如园林和小桥流水深刻。虽然张国晖在坚持怀念着,但他的儿子已经了无概念,更不用提出生没有多久的孙子。
平门、相门、葑门、盘门、阊门……这曾经把姑苏人家包围其中的古城墙圈,有着悠长的前世,却也必须在现代城市中寻找到它的今生和未来。
古城墙的情愫,其实还存在于老苏州的心中。对于他们而言,苏州古城的代名词,不应该只有园林、古镇和小巷。
城墙边上的那些时光
城池,这是个古老的概念,两千多年前的夯土围城,早在五代时期就已改成了砖砌。苏州最古老的是城墙,还是当时伍子胥相土尝水后规划出来的。50年代以前,苏州的城墙还是连绵的,只是经过了全国性的毁城浪潮后,苏州的城墙也就成了现在这样残缺不全的了。很多关于苏州城墙的美好影像,也只能留存于记忆里了。
徐刚毅:城墙与那些尘封的记忆
我辈生来还不算太晚,然脑海里记得的,已经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候大家从城墙上挖泥做小高炉的情形。还有,60年代初,我和妹妹拎着竹篮到葑门城头上去挖城泥,回家腌鸭蛋的印象。而那时的葑门,陆城门早已不存,水城门尚在,却也只是一座破败不堪的跨河残垣。
后来,我们在《老苏州》画册中收录苏州城门城墙旧照片的时候,也收获了不少人对于城墙的私家回忆。上海一位八十多岁的郭俊纶先生将他亲手拍摄的十张苏州老照片寄过来,其中一张是1936年的盘门城楼和水城门,一年之后的1937年,盘门城楼就在抗战中被毁掉了,直到1986年重建。只是重建的城楼样式已经与过去略有不同,且背后的瑞光塔也已经簇新,失去了当初那苍凉的味道,所以那张盘门老照片尤其珍贵。
有一张阊门水城门,是民国时期的画片,水城门左侧的民居如今还在,右侧则是现在的四路汽车终点站,阊门水城门极具特色,基础目前尚存,只要稍加投资修复,阊门便可再添一处极好的旅游景点了。
还有一张娄门城墙,城河里有人在放养鸭子。据说娄门大鸭还是当时苏州的特产。
近几年,断断续续,曲曲折折,也林林总总,到头来算一算,居然也把各段城墙的老照片收集全了。一件原本注定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就这么完成了,想必也是老天爷在帮忙,让我辈少留一点遗憾吧。
那些记忆里的城楼岁月
城墙是属于这座城市的,城墙的记忆,却最终是属于无数城门下头来往度日的老百姓的。两千五百年的风霜,一代一代苏州人,从城墙下生,从城墙下老。那些关于苏州老城墙的记忆,似乎是苏州人人手一份的成长印记,不可或缺,自有色彩。
尖兵 70年代生人
小时候就没有见过完整的阊门,那时的阊门仅有半截城门的门券残留着,门券上的花纹倒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叫这里老阊门,而去石路或者山塘街,在我们嘴里,都被叫做“到城外头,石路郎去……”实在是一直认为在苏州西面,阊门以内才是市内,其余的都是市外。老阊门的脚下,都是一些老店铺:车木店、南货店、小小的书店……还有就是那个4路的公交始发站。
少年时代有什么好玩的呢?当然就是沿着七高八低的墙体攀上城墙。那时,除了残存的城门,城砖基本找不到了,城墙上已经长满了树木。但是上面依旧是孩子的天堂。在城头上玩打仗、互相追逐、捕鸟、还是挑野菜,都会让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乐此不疲,而每年春季摘枸杞叶和挑马兰头,基本也就成了保留节目。
阊门的护城河一向是热闹的。那时的城河,就是一个流动的市场。因为便宜,所以附近的居民大多会选择在船上购买蔬菜、水果……夏天,顽皮的孩子还会潜在水中,不时地在船舷冒出,偷偷地抱下一只西瓜来。
姚远 70年代生人
幼时来到胥门,总是趴着万年桥的桥栏,颠起脚来看船。城河里穿梭的运输船,从来就不是一艘艘的,而是连接成一串串的。船上飘着小红旗,头船的喇叭中,也常会传出船老大之间协调交通的呼叫,或是交错过后拉起一声表示感谢的汽笛。我就是在胥门、在万年桥上、在城河边知道船这个概念的。桥下曾经有过一家小小的新华书店,我的第一本连环画就是在那里购买的,那本1981年版 《西游记》的第二集,至今还很好地保存在我的书柜中。沿着城河,是一条窄窄地巷子,两侧都是很老很老的老房子。以前有个女同学住在那条巷子里,也多次去她家游戏过,只不过后来我搬家了,她也搬家了。直到再次走到那里,才突然发现那条巷子不见了,老房子全部没有了,整条巷子变成了苏州规划馆的一部分。
万年桥和胥门,似乎是紧密不可分的。幼时对那座万年桥是有着很深的记忆,印象中的桥又高又陡。每次上桥都会紧紧地抓着奶奶或是妈妈的手。如今每每回想起第一次趴在桥栏上看船时那种心悸的感觉,依然会不自禁地笑出来。
经历风吹雨打,失去了往日光彩的苏州古城墙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机。相门、平门、阊门的重建只是一个开始,更多上辈人记忆力的城墙时光将有可能重新落在下一辈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影像里。时光,在城墙脚下,总有一处愿意落脚停歇。
城墙在苏州人心里一直是亲切而又生疏的存在。亲切,是骨子里对这些守护了这座城市两千五百年的城墙的信任和尊敬;生疏,是城墙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普遍存在的敬畏和神秘感。那些关于苏州古城墙的神秘故事,不妨一起来探索一番。
有城墙,自然也就会有城门。城门的变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据《吴地记》载,阖闾城四周辟“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东有娄门、匠门,西有阊门、胥门,南有盘门、蛇门,北有齐门、平门,相传此八门的名称都是伍子胥所定。
阊门位城西,对应八风中的飉风,又叫阊阖风。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立阊门象征天门,通阊阖之风,取“天通阊阖风”之意,以克制西边的楚国,故阊门又称“破楚门”。这里“天门”源于“紫宫星象图”,是“象天”一例。为了接通阊阖之气,阊门建成楼阁状,高大巍峨,有诗道:“阊门势嵯峨,飞阁跨通波。”
春秋,开启古城墙的传奇。隋唐宋明清,一场场战火后的复兴。民国,城墙的清晰记录期。21世纪,古城墙展示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