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可爱的人呦,老百姓心里记得牢牢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清明见闻)
新华社沈阳4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 徐扬)90后小伙小徐和小袁打开了一瓶白酒,在邱少云烈士墓前洒下,三鞠躬后,又来到旁边的黄继光烈士墓前,洒酒鞠躬。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有123位志愿军将士长眠于此。小袁说,当年一样年轻的他们,为了国家奉献了一切。作为后辈理应来看看烈士们,敬上一杯酒。
这是两个90后小伙子度过的清明节,也是众多普通民众的选择。在陵园正中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前,摆满了花篮,人们纷纷鞠躬行礼。许多挽联上面写着“献给最可爱的人”。
春寒料峭,长风猎猎。有的是一家祖孙三代来到纪念碑前敬献花篮。一阵风吹过,花篮有些歪斜,一位四五岁光景的小姑娘跑过去悉心地整理好挽联。记者问小姑娘的外公,是否有家人是抗美援朝烈士或是老兵。老人说:“没有。就是想来看看,也让孩子受受教育。”
纪念碑前,一些抗美援朝老战士自发给参观凭吊的人们讲起朝鲜战场的故事,来自沈阳空军某部的官兵们听得认真。
“抗美援朝战争打得惨烈,一个重要原因是战争初期没有制空权。”一位空军战士对记者说,祭扫烈士,是缅怀更是激励。
从山东临沂赶来的姜援女士今年72岁,脖子上戴着父亲姜宝英年轻时穿着军装的照片。姜援说,父亲是打第五次战役牺牲的。“他埋在了朝鲜,60多年了我一次也没能去看看他,我想爸爸啊。”老泪纵横的姜援说,“我看到大家都来为抗美援朝烈士扫墓,心里挺暖和。”她说,“老百姓心里有数,没忘了志愿军烈士。”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委会主任刘旭阳说,自1951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落成,每年从3月下旬直至4月末,来烈士陵园扫墓者络绎不绝,最高峰时可达每天2万人次。
时近中午。记者看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师生们步行来到陵园,扫墓队伍绵延约一公里。58岁的市民赵女士说:“我上学的时候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对烈士的感情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