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识之士早在10多年前就看到GDP主义的副效果,并大声疾呼进行改变,但由于受到国际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国内既得利益的干扰,GDP主义文化不仅没有被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所打断,反而有所强化,并且由一种官场文化逐渐扩散为全民文化,职业道德、社会道德、法律规则和人际关怀,让位于对经济利益的疯狂追逐。从本质上讲,对权力监督的缺失导致了腐败的恶化,而恶化了的腐败又必将强化GDP主义。这是因为很多腐败行为,只有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语境下才能被正当化和常态化。
GDP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官场泛滥并难以遏制,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官员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直接受惠于疯狂追逐的经济指标的实现;而将官员利益与这些公共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重要实现手段,在于形形色色的贪腐形式,或可称之为看不见的利益输送手段。
研究表明,中国公务员和国有部门内部,和社会的薪酬差距在名义上与很多国家相比,都更显得平均主义。但为何中国的“公务员热”愈演愈烈,和各种长期存在但并不合法的腐败方式帮助输送利益,有很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潜规则”横行泛滥,正式规则被非正式规则取代,经济利益成为衡量一切成败得失的唯一指标。这是今天中国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将改变现有游戏规则,从而可能从根本上撼动官场GDP主义。大量官员的落马和公款浪费行为的遏制,导致整个公务系统和国有部门处于非常谨慎小心的状态,支持“官本位”的各种“潜规则”处于瓦解消失状态,明文规定重新被人们重视。在新的政治语境下,官员们由于缺乏各种灰暗状态下的利益输送渠道,来帮助实现个人和集团物质利益,自然在追求经济指标方面会失去劲头和兴趣。
重击腐败将使各级政府官员把过分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注意力,转向其他领域,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收入差距和文化建设等。这些领域才是现代政府更应该关注但却被长期忽视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