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教育部: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 特长生将降至5%

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姜紫微2014-01-28 09:12

(原标题:教育部: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 特长生将降至5%)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要求,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发出“小升初”特长生“减招令”,要求到2016年,小升初特长生招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

不再增设特长生招生

针对“择校难”,《意见》明确要求小升初“免试入学”,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公办学校也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证据。

昨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对规范和减少“小升初”特长生,规划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求到2016年,各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的特长生比例降至5%以内,此前不招特长生的地方也不再新招特长生。

按就近原则单校划片

《意见》明确了“小升初”工作流程。《意见》规定划片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单校划片,即在划定招生范围时,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二是多校划片,即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多校划片。

如何确保划分公平?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将以“单校划片”作为主要划分方式,但考虑到学校间发展水平不均衡,还会将优质初中纳入“多校划片”范围。《意见》要求片区划定后保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也将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监督。

积极接收随迁子女

如报名人数多于招生人数,则将采取随机派位方式录取。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称,随机派位将采用摇号等方式进行。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意见》要求,各地要依法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积极接收随迁子女就学。随迁子女特别集中的地方,要扩大公办学校容量,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大对接收随迁子女学校的支持力度。

“小升初”划片录取工作流程

1划片

“小升初”的基础是划片。“单校划片”作为主要划分方式。

单校划片

即给一所初中划定对口小学。

多校划片

即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

优质初中纳入“多校划片”范围。

各片区办学水平要大致均衡。

2录取

单校划片

学生将对口直升入学。

多校划片

先征求学生入学志愿。

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仍是直接入学。

报名人数多于招生人数,采取随机派位方式录取。

随机派位

随机派位采用摇号等方式。

随机派位落选: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就近原则,安排进入其他未招录满员的学校。

3监督

全程公开:初中划片范围、招生计划、程序时间、招生结果。工作咨询方式、监督举报平台、信访接待地址。

全程监督:邀请有关部门和代表参与。

4随迁子女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总体原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具体实施由县级进行。

应提前向输入地县级教育部门咨询。

5小学择校者

小学择校者,能否在该小学附近就近升入初中?

原则上,学生应在户籍地、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居住地入学。符合这些条件的,按照《意见》规定,小学毕业后可升入该小学对口划片的初中。

不符合条件的,由小学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规定。

声音

“切断权钱择校利益链条”

多年来,“小升初”的乱象已成痼疾。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者储朝晖看来,解决择校,最关键的是要“放权”。当前“小升初”衍生出的占坑班、奥数热等问题,都要归咎于评价机制和评价主体的单一。“应由专业组织来决定并确认特长生的评价标准,而政府应努力做好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要让学校之间的差距这么大。”

储朝晖强调,一个孩子是不是特长生,这样的问题都应交给专业组织去确认。政府要取得民众的信赖,必须釜底抽薪,切断权钱择校的利益链条。

在不少专家看来,择校热降温的“治本”良方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记者注意到,教育部还在《意见》中要求加快配套政策制定,如将不低于50%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完善操作办法。据新华社

落地

北京小升初推优比例将减少

昨天,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关注到教育部发布的《意见》,对此,北京市将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北京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北京市的具体政策,目前相关政策正在研究中,待正式确定后将尽快向社会公布。

在今年北京两会上,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曾透露,北京市小升初政策预计在3月份左右出台,今年“小升初”政策在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的基础上会有适度调整,推优、特长比例会逐渐减少,最终全面取消。

明年起建立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测评结果计入成长档案

中高考录取将参考艺术测评

明年起,我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学生将开始接受艺术素质测评,测评结果将计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今后的中高考录取中,也将参考测评结果。

这是教育部官网昨日公布《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出的内容。

《意见》要求,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而评价标准、测评指标和操作办法,将依据普通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艺术素质测评还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而据教育部高层此前对外表态,今年上半年计划公布的考试招生总体改革方案及配套实施意见中,就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环,且将成为学生中高考录取参考的重要基础。

解读

“高校招生偏重智育忽视美育”

新京报:艺术素质为何被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刘海峰(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其实,艺术教育对一个人的素质、眼光培养都非常重要,欧洲很多大学生每人都会至少一种乐器,但我国在高校招生中太偏重基本学业课程的分数,导致智育一枝独秀,而忽视了德育、美育、体育等。

所以现在提倡将艺术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新京报:很多中学校长有个疑问,就是如何在那么多学生中评价出优良中差?

刘海峰:目前要不要纳入评价,大家观点比较一致。但怎么评价,如何把握确实还需要探讨。

如果是艺术类院校招收艺术专业学生,还比较好办,可以通过组织专业测试评价学生,但至于非艺术类的普通学校招生,就需要专业人士根据各地、各校实际,探讨出可操作性的办法,比如如果录取时需要参考学生的艺术水平,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学生提供经社会专业机构测评的艺术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