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墓地价格飞涨高至40万/平米 殡葬业成垄断“肥肉”

来源:中新网作者:刘子阳责任编辑:姜紫微2014-01-22 15:15

(原标题:墓地价格飞涨高至40万/平米 专家称殡葬业成垄断“肥肉”)

福寿园招股说明书呈现的高利润率以及不断上涨的墓地价格,引发了人们对墓地行业的再次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墓地价格节节攀升,有些墓地甚至已高达40万元/平方米。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价格偏低的“小产权墓”也逐渐浮现,但价格依然不低。“生在北京买不起房,死在北京买不起墓”正逐渐成为现实

法治周末记者 刘子阳

殡葬企业福寿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寿园”)近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的消息刺激着很多人的神经。 

福寿园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2013年前6个月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80.4%。    “福寿园的上市引发人们对殡葬行业的再次关注。一个企业利润如此之高,很难不让人和暴利、垄断等词语联系在一起。”殡葬研究专家杨根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福寿园招股资料显示,公司主要业务分为墓地服务(包括出售墓地收入和墓园维护服务收入)及殡仪服务,其中出售墓地收入占总营收比高达85%以上,是收入及盈利的主要来源,墓地均价已从2010年的9.8万元/块涨至15万元/块。

越来越高的墓地价格让人感叹“死不起”,而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产价格也越来越高,“生在北京买不起房,死在北京买不起墓”正逐渐成为现实。

“墓地价格的上涨是不争的事实,但近年来价格涨得太离谱了。”杨根来感叹,“死亡对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但体现在墓地上却是最不公平的。现在有钱就可以将墓地修得很气派,没钱的人怎么办?”

墓地价每年至少涨30%  

部分高至40万元/平方米   

为了摸清整个殡葬行业的情况,记者来到了位于八宝山殡仪馆对面的殡葬服务一条街,这里聚集着大大小小十余家门店,提供殡葬相关的一条龙服务。

北京白事汇殡葬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孙彤向记者介绍起了他们的服务:“我们的服务包括为死者净身穿衣、将遗体请到殡仪馆,鲜花、寿衣、骨灰盒都是我们提供的,全程都有人安排,包括安排告别厅和选择墓地。”  

孙彤算了一笔账:“整容、火化、租厅的费用都是殡仪馆里统一收的,6000元左右可以打住;寿衣和骨灰盒需要1万元,灵车一次800元,这个季节鲜花的价格比较高,鲜花花圈最低800元一个,除了墓地以外所有的费用需要准备3万元。”  

孙彤表示这样的价格已经很优惠了,而这条街上其他的殡葬公司价格也相差不大。    但下葬前需要准备的3万元,与墓地的价格相比,就显得相对较少了。

“墓地的价格就很难说了,多少钱的都有,最便宜的也得4万元/块左右。我们和陵园也有业务往来,可以尽量帮你打折,还能提供风水师帮你看风水。”孙彤调侃道,“在北京真的死不起。”  

“八宝山里面的墓地你想也不用想,2012年八宝山人民公墓开了120多块墓穴,没100万元根本买不到,就这样还得找关系。”孙彤表示工薪阶层能接受的墓地越来越少,“老陵园之所以贵其实都是炒起来的,就像明星一样,人火了出场费自然就高,越高就越有人买。”

墓地价格究竟有多高,记者前往北京门头沟区永定镇的万佛华侨陵园一探究竟。万佛华侨陵园是北京较为知名的墓地,死后能进入万佛华侨陵园也被很多人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陈旭(化名)从事殡葬行业多年。在陪同记者前往万佛华侨陵园的路上,他感慨道:“现在墓地价格一年比一年涨得利害。普通墓地一块大概1.5平方米,同样的墓地现在卖8万元/块的,在2008年也就3万元/块。墓地员工的待遇相当好,经常组织旅游活动。”

来到万佛华侨陵园,记者发现接待大厅红墙黄瓦、建造考究,颇具皇家气质,气派程度一点也不输给旅游景区。

该陵园的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们这里的墓地9.8万元/块起步,一万元一个档,上不封顶。去年清明节开了几十块墓地,不到一个月就卖完了。我们这儿一般不打折,一些特价墓位置都是边边角角的,也没人要。”

记者发现,有些较贵的墓地与9.8万元/块的墓地几乎一样,仅仅是朝向好一些价格就会涨到15万元/块至18万元/块,而靠近水塘边的墓地最便宜也要35.8万元/块。

据工作人员介绍,墓地每一年的价格最少涨30%,不少人提前把墓地买好,没刻字的有很多都是一家人买的。 

普通墓地的价格不菲,而艺术墓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艺术墓是根据占地面积收费,墓碑是根据死者的生平而专门设计的。 

陈旭解释说:“艺术墓最少占地3平方米,万佛华侨陵园的价格是40万元/平方米,此外墓碑的钱还要另算。”

“艺术墓2013年刚开始是20万元/平方米,供不应求涨到25万元/平方米,不到一星期涨到30万元/平方米,没出一个月又涨到40万/平方米。”据工作人员介绍,不少名人死后也都埋在这里。  

“小产权墓”泛滥 

公益性墓地被出售  

“八宝山附近好点的墓地基本都售完封区了,工薪阶层可以接受的也只有玉叶陵园。”陈旭每天的任务就是带客户去看墓地,因此对于北京周边的墓地非常熟悉。 

陈旭透露,事实上玉叶陵园属于“小产权墓”,价格相对便宜,但也要几万元/块。但记者查看了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的33所经营性公墓,其中并没有玉叶陵园。 

陈旭表示,墓地价格的一路飙升,让很多普通百姓无力承担,在利益的驱动下“小产权墓”增多,价格也水涨船高。 

“小产权墓”的叫法是这几年才出现的,与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区别类似,墓地也有经营性墓地和公益性墓地之分。经营性墓地可以出售,而公益性墓地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公民提供安葬(安放)骨灰的社会福利设施,按照现行的《殡葬管理条例》是不允许买卖的,这种墓地就被称为“小产权墓”。

记者致电丰台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明确表示,玉叶陵园属于公益性墓地,除本区居民可使用外,是不允许买卖的。

但玉叶陵园的工作人员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户口不在本地也没关系,我们这儿有很多这种情况。”

工作人员介绍:“公益性和经营性公墓都属于民政局管理,区别在于经营性墓地开发票,我们开收据,这里便宜他们那儿贵。绝不会说拆就拆的,我们的规模你也看到了,如果不合法不可能做这么大。”

杨根来告诉记者:“类似于小产权房,‘小产权墓’实际上是非法销售的墓地,不属于经营性质的公墓。但‘小产权墓’有其特殊性,一旦形成了既定事实后很难消除。对于‘小产权墓’的销售应该由工商部门进行处罚,除此之外民政部门、土地部门、当地政府都脱不了干系,监管不到位,由于涉及了多个部门,反而没有人愿意去管这个事。”

“小产权墓”虽然不合法但价格也不算低,陈旭告诉记者:“玉叶陵园的墓地分立碑和卧碑。卧碑比较矮,这样最差的也需要2万元/块左右。墓碑造型不同价格也不同,6万元至30万元/块不等,家族墓最便宜的也要25万元/块。”  

墓地背后的政府的手 

政企分开还不到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逐步放开和降低殡葬行业的准入“门槛”,但公墓陵园仍无法摆脱民政部门的影子。

中投顾问研究员殷旭飞认为,墓地价格持续升高的症结在于垄断:“地方民政部门有权力审批企业能否进入当地殡葬行业,使得一般民资难以介入,进而造成地区垄断,价格被抬高,政府与企业坐收暴利。”  

“允许民间企业进入殡葬行业,政府需要进一步放手,必须打破垄断,实现自由竞争。”作为广东省社会学会会长,这些话范英已经说了很多年,“表面上民间资本已经进入殡葬行业,但背后实际控制的还是民政部门,这是一块‘肥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立足实际,制定和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殡葬改革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杨根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政企分开是改革的方向,目前做得还不到位,没有统筹规划,也没有做好全国性的布局规划。在非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市场之下,有些地方出现权力寻租的现象,没有游戏规则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很多陵园按说都是私人的,但园长都是民政局派下来的,只是外人不知道。”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墓地的主管部门,民政部门的权力很大,一个批文值多少钱没人知道,除此之外工商部门、土地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都在这根利益链条上。

“在墓地行业,政府既参与管理又参与经营,就等于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资源垄断的情况下,墓地价格被推高,已经有些失控。”范英说。 

范英告诉记者:“经营性墓地目前是市场定价,而公益性墓地是为了满足本地区居民的需要,除了服务性收费外不应收取附加费用,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玉叶陵园以前一年销售额只有500万元,现在清明节的时候一个月销售额就有700多万元。每到清明前后价格就开始几千几千地涨。”陈旭表示。

那么,墓地的价格应该由谁来管?   

丰台区民政局方面表示:“我们只负责批准和备案,价格方面不归我们管。”  

记者拨打了北京市物价局价格举报中心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只有殡葬服务的定价,而墓地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定价。公益性墓地不允许销售,如果发现问题你可以向民政部门举报。”  

殡葬业法律需完善  

习俗改革也应配套  

杨根来认为,墓地市场价格暴涨等现象的出现跟当前殡葬行业立法环境有关。 

《殡葬管理条例》自2005年就列入了国务院的修改议程,但时至今日仍未完成。    “对条例修订的分歧较大,而对于殡葬改革的方向,很多人在理解上也存在偏差。”杨根来说。  

在范英看来,目前的《殡葬管理条例》已经太过陈旧:“殡葬立法一定要落实,不能只重生不重死。社会建设的议事日程中,对生老病死的‘死’字只字不提,成为长期压在老百姓心头的一块石头,迟迟不修法的背后是各方的利益博弈。”

范英呼吁殡葬行业及时立法:“我国尚没有形成一部较为可行的殡葬法。国务院出台的《殡葬管理条例》虽然具有法规之力,但并不能代替殡葬法之功。”

杨根来还认为,殡葬改革也是一种习俗改革,仅仅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很难立竿见影。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人都有一块墓地是做不到的。我国每年需要火化450万具遗体,现在倡导的是骨灰处理多样化。”杨根来说。  

我国长久以来“入土为安”的思想根深蒂固,虽然出现了海葬、树葬等一些新型的殡葬方式,但土葬仍是主流。  

殷旭飞表示:“海葬还需要缴纳一定的游艇使用费用,树葬的成本最低,这些相对成本低的方式,采用的人群不到3%。一方面,土葬的传统根深蒂固,‘入土为安’被视为对死者最大的尊重,思想观念的转变很难;另一方面,树葬需要国家或者企业建设森林墓园,投资者看好、部分民众也接受,而且有利于环保,但是威胁到现有利益团体,因此难以成行。所以推广这些低成本安葬方式还需要中央层面加强监管,适时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