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极中山站12月18日电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的两支内陆考察队——泰山站队和格罗夫山队18日完成物资集结正式出征。其中,泰山站队将奔赴距中山站522公里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建设中国南极泰山站。
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后,我国在南极建造的又一座科学考察站,它形如“中国红灯笼”。18日,此次南极科考队领队、临时党委书记刘顺林等人来到南极冰盖边缘的出发基地,为两支内陆考察队共37名考察队员壮行。大批建站、科考和后勤保障物资共装满了60多辆雪橇,由9辆雪地车分批牵引,向茫茫南极内陆深处挺进。
泰山站位于东南极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距中山站522公里,距昆仑站715公里,距格罗夫山地区85公里。经过多年观测,该区域冰面平坦、开阔,雪丘、雪垅较少发育,年积累率非常小,坡向朝西,盛行偏东风,是较为理想的建站地点。
“泰山站的位置正好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中间,同时处于前往格罗夫山的分岔路口。建设泰山站,一方面可作为昆仑站的中继站,为昆仑站的科学考察提供后勤保障支撑,进一步深化中山站——昆仑站内陆冰盖断面的各项科学考察;同时还可以此为基地,进一步深化格罗夫山地区科学考察。”刘顺林介绍说。
泰山站由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概念设计,“科技、低碳、环保、安全、人性化”是其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据泰山站队副队长、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叶超介绍,泰山站增强了自动化及高科技的应用,加大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比重,建成后可望成为南极考察站中高科技与环境保护的示范站。该站建成后具备科学观测、人员住宿、物资储藏、航空支持、车辆维修、通信、应急避难等功能,是一座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的内陆夏季考察站。
在此次南极考察期间,考察队员将主要建设主站房。主站房的钢结构已在国内搭建好,但如何在南极苛刻的地质条件和恶劣自然环境下将其牢固地矗立在1900米厚的冰层上,依然面临很多挑战。
南极大陆终年被冰雪覆盖,夏季露出的基岩地带不足5%。目前,人类科学考察活动主要集中在这5%的地区,但南极更多的科学之谜埋藏在南极内陆深处。泰山站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大陆腹地挺进。泰山站建成后可实现部分设备在冬季无人值守情况下连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