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
在西藏有句话:“墨脱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墨脱公路建设区域气候之复杂,地质条件之差,施工难度之大,世界罕见。
自治区交通厅墨脱公路项目办主任邹宗良介绍说,墨脱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六项之最”:即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
——气候条件复杂。墨脱公路项目区域内雅鲁藏布与嘎弄曲均为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雨量极其充沛,沿线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毁、冰崩、雪崩等频频发生。
——地质条件差。项目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的交接处,板块构造活动频繁、山体松散、边坡稳定程度低,属世界地质条件最不稳定地区之一。
墨脱县县长扎西这样总结墨脱公路施工的困难:“在内地修路,如果遇到100个问题,至少有一半有解决的经验可循,而在墨脱修路,其中99个问题都是头一次遇到。”
邹宗良解释说,墨脱公路基本处于依山傍水的沿溪线,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公路施工不能另行开拓施工便道,施工条件极差;受气候条件制约,墨脱公路一直处于“南通北阻、北通南阻”的状态,施工人员生活、生产物资均需来回转运,且必须翻越嘎隆拉雪山,其间不适合大型车辆的通行,导致运费十分昂贵。
此外,嘎隆拉隧道作为墨脱公路“咽喉驿站”,建设沿线发育着多道断层,岩体破碎,地下水较发育,加之电力匮乏,施工难度也很大。
科学施工助“隐秘莲花”走出“深闺”
如今,墨脱公路终于正式通车。邹宗良评价说,墨脱走出“深闺”,除了得益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投入,还离不开公路专家以及施工方科学的规划、先进的技术投入以及严格的地质灾害处治原则。
墨脱公路建设项目严格依照“先通后畅、先易后难、先点后线、逐段推进”的建设理念,分阶段进行建设。项目建设以“通”为核心,以“稳固路基”为其建设原则,在无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前提下,加强养护、保通工作,科学、理性地指导施工进程。
据了解,针对墨脱公路沿线自然条件恶劣,地质复杂等难题,工程采用了GPS、航测遥感、CAD集成技术、高分辨率IKONOS卫星影像测绘地图、1m立体像对和1∶25000航空立体影像的多级工程地质遥感勘察等多项国内、国际高新技术,确保工程设计建设方案的科学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严格的地质灾害处治原则。“对于中小型崩塌,设计上尽量根治,首先从路线平、纵面考虑,以避让清方为主;对于通过流通区的泥石流,尽量提高路基,加大沟底纵坡……”邹宗良说,“在灾害的治理上,我们严格遵循‘可知性、可治性’的设计原则,这是墨脱公路修建成功的‘金科玉律’。”(参与采写记者王军、黄兴)(新华社西藏墨脱10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