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钢铁和铝征收高额关税开始,中美贸易冲突迅速由“小打小闹”升级演变成全面贸易战。如果欧洲和美国能如约休战,美国在这场贸易战里的主要对手将是中国,而不是整个世界(当然,鉴于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无法、也不应该接受美国的要求,美加、美墨之间的贸易冲突仍将继续发酵)。
许多人说特朗普的贸易战里没有赢家,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但不免流于陈词滥调。那么我们要如何预判贸易战可能出现的结果呢?首先,最终的决定性因素永远是宏观经济:如果美国的国内投资仍然高于其储蓄,就必须进口资本,并产生巨额贸易逆差。更糟糕的是,由于美国去年年底出台的减税政策,财政赤字将创下新高——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最新的估算,预算赤字到202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不论贸易战结局如何,美国的贸易逆差几乎必将进一步扩大。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唯一方式是,特朗普把美国带入经济萧条,收入大幅降低造成投资和进口急剧下降。
特朗普将目光狭隘地聚焦于美中贸易逆差,可能产生的“最佳”结果是改善美中双边贸易平衡,但等量赤字将转移到美国与其他一些国家的贸易上。比如美国可能会向中国增加天然气出口,减少洗衣机进口;但这意味着美国出售给其他国家的天然气将减少,并从免遭特朗普迁怒的国家——比如泰国——购买更多洗衣机或其他东西。这样一来,由于美国对市场进行了干预,它将为进口产品支付更多费用,而从出口产品获得较少的收入。简而言之,美国只要打贸易战,哪怕最好的结局也比现在糟糕。
美国遇到了问题,但问题不在于中国,而在于国内储蓄率太低了。与许多美国人一样,特朗普高度短视。但凡他稍微懂一点经济学,有一丁点长远眼光,必会尽其所能地增加国民储蓄。这样做才能减少美国的多边贸易逆差。
有没有快速解决方案呢?有。比方说中国可以向美国购买更多石油,然后再将其转售给其他国家。这样做除了略微增加交易成本之外,不会产生任何差异。但特朗普可以吹嘘他已经消除了美中双边贸易逆差。
事实上,很难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大幅减少美中双边贸易逆差。在贸易战背景下,随着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减少,人民币汇率即便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也会下跌,部分抵消美国关税造成的影响,同时还会提高中国商品在其他国家市场的竞争力——这还没有考虑中国使用其他工具的情况,譬如工资和物价调控,或大力促进生产率提升。与美国一样,中国的整体贸易差额也取决于宏观经济。
如果中国更积极地进行干预并进行更有力的报复,贸易战对改变中美贸易差额的作用可能更小。中美两国能给对方带来多大痛苦,目前还难以确定,但中国对经济有更大的控制权,而且本来就希望告别过去的投资与出口导向型经济,朝基于内需的增长模式转型。所以美国打贸易战只是在帮助中国做它正在尝试做的事情。另一方面,中国当前正试图去杠杆化和消化过剩产能,美国的举措至少将在部分领域给中国造成更大的困难。
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如果特朗普的目的在于阻止中国实施其“中国制造2025”政策——这个2015年提出的计划是中国40年大目标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旨在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特朗普几乎肯定会失败。相反,特朗普的行动只会使中国领导人看清美国浓烈的敌意,进而抛弃任何依赖他人的想法,更加坚定决心、花大力气推动创新并提振技术地位。
一个国家如果要打仗,不管是贸易战还是其他战争,首先要确保己方的指挥官拥有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战略和民众的支持。在这个方面美国远远不如中国:几乎没有哪个国家领导人的经济班子比特朗普的团队还外行,而且大多数美国人都不支持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将使美国蒙受双重损失:美国国内就业将遭到打击,原因不仅来自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因为美国的高额关税将推高美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削弱它们的竞争力;此外美国人购买的进口商品也会涨价。当美国人意识到这一点时,贸易战将更加不得人心。届时美元汇率将下挫,通胀率进一步上升,引发更多人反对。美联储很可能宣布加息,导致投资和经济增长更加疲软、失业率攀升。
特朗普已经向世界展示了,当他的谎言被揭穿或政策失败时会采取什么行动:他将在错误道路上变本加厉。中国已经一再给特朗普台阶下,让他可以体面地撤下战场并在国内宣告“胜利”,但他拒绝了中国的提议。如果说未来还有止损的可能,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特朗普个性中的三大特征:重表象轻实质,不循规蹈矩,以及热衷于强人政治。或许在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的某一次盛会之后,美方会对关税做一点小调整,中国按照既定规划进一步开放市场,但做出一点迁就美国的姿态,然后特朗普便可以宣布彻底“解决”了中美贸易问题,终于双方皆大欢喜各回各家。
如果事情按照这个剧本发展,那么特朗普将勉勉强强算是“解决”了他一手造成的问题。但在他打完这场愚蠢的贸易战之后,我们的世界将发生变化:未来的不确定性将比今天更高,人们对国际法治将更缺乏信心,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将更加难以逾越。特朗普给世界带来的改变是长期的、负面的。即使贸易战能以最好的结局收场,大家仍难以避免损失,唯一的“胜利者”将是特朗普——他超大号的自我会再膨胀那么一点点。
(观察者网 杨晗轶译自《世界报业辛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