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召开在即,正值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化遭遇“逆流”,各国都在探索走出危机的道路。中国经济面对金融危机挑战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不仅为世界经济贡献了增长动力,也积累了足可借鉴的发展经验。
专家指出,结合拉美国家的发展实际和现实困境,中国的三个发展理论:“鞋子”理论、“过河”理论和“修路”理论,或许能为这些国家应对全球经济低迷提供破局良策。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
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我听说,巴西也有这样的谚语。说明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常识。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我们应该继续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发展模式,都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所谓“药方”,世界上并不存在包治百病的“洋医生”。
拉美国家就在这样的“药方”上吃过亏。上世纪80年代,深陷债务危机的拉美各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开出的“药方”——“华盛顿共识”,期待以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帮助国家走出滞胀。
诚然,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短期成效非常明显,拉美国家的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遏制,经济也呈现复苏迹象。但按照西方要求进行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后患无穷,系统性风险极高,导致拉美国家接连爆发金融危机,陷入了另一个“失去的十年”。此外,冒进的私有化改革令社会两级分化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今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经济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对新自由主义的“超卖”现象提出反思。文章指出,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但与经济动荡和危机频率却密切相关。1980年至2014年期间,在50多个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共监测到165次异常的资本流入,其中五分之一以金融危机告终。
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东亚问题专家卡洛斯·阿基诺教授指出,一些拉美国家的失败教训和中国的成功经验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选择适合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而不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摸着石头过河”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领导人就提出,改革就要“摸着石头过河”,找准突破口和试验场,在实践中摸索。
正是凭着这种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1980年,中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立了第一批经济特区,率先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局部地区的制度创新,推动整体改革。
如今的深圳,已从一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镇,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现代大都市,国内生产总值也从1979年的不到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5万亿元。随着华为、中兴、腾讯、大疆、光启等高科技企业的迅猛扩张,以及上千家各类科技研发机构的进驻,深圳正加速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中国硅谷”。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柴瑜认为,中国发展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值得拉美国家借鉴。尤其在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国家利益集团相对固化的南美资源型大国,市场保护的倾向性较强,投资便利化程度较低,难以在现有体制下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柴瑜进一步指出,在不少拉美国家遭遇经济寒冬的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可以在建设经济特区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将中国以经济特区为试验田、在实践中摸索发展规律的做法向有需要的拉美国家推广,为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阿莉西亚·希龙也认为这一“面向未来”的渐进式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关键。她认为,与拉美国家相比,中国的优势是有比较清晰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使得类似于经济特区的改革得以延续和推广。
“要致富,先修路”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要致富,先修路”成为了中国最流行的发展口号之一,中国的基础设施状况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机场等许多基建领域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测算,1992年至2011年间,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与之相比,拉美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其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掣肘。根据经合组织测算,拉美的物流成本为产品价值的18%到35%,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成本仅为8%。
另据拉美开发银行估算,拉美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左右,但若想达到东亚的基建水平,投资比例应至少增至国内生产总值的6%,等于每年需要投入近300亿美元改善基础设施状况。
此外,作为智力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据联合国拉加经委会的报告称,由于整体教育水平偏低,人力资本较为落后,拉美公司面临严重运营问题的可能性比亚太经济体高出15倍。
阿基诺表示,拉美国家资源丰富,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无法将资源有效地转化为工业品。中国从玩具、服装等低附加值工业品出口逐渐转型为智能手机、汽车等高附加值工业品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大幅改善。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正加大对拉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今年1月,总规模达100亿美元的中拉合作基金正式投入运营,中方还将把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额度增至200亿美元。中国经验在拉美正不断转化为实际行动,中拉携手加强产业升级,共同应对危机挑战,成效和前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