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各方的联合打击之下,2015年“伊斯兰国”的地盘已经开始缩水,其扩张势头得到有效抑制,但力量的天平并未彻底扭转过来。岁末年初,发生在伊斯坦布尔和雅加达的恐怖袭击,与“伊斯兰国”也脱不了干系。在笔者看来,这场反恐斗争,以下几个方面最为要紧。
首先,对这场危机的认识亟待深化。其近因似乎一目了然,难解难分的叙利亚危机和伊拉克的长期战乱,使该地区原先的主权国家分崩离析,“伊斯兰国”正好趁机以圣战为名,填补真空,抢占地盘。岂止叙利亚和伊拉克,还有利比亚、也门,这些国家都已经不再具有主权国家的功能,恰如基辛格博士所言,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一片狼藉”。更有甚者,有人怀疑中东是否存在狂热崇拜和暴力冲突的诅咒,连当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也被重新祭了出来。其实,“伊斯兰国”等3.0版的国际恐怖主义尽管千差万别,但在思想上有个几乎一致的基本点,就是对抗和破坏现今的国际秩序,与国际社会为敌。
其次,国际社会迄今仍未显示出打击“伊斯兰国”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对此美国自然难辞其咎。奥巴马政府鉴于伊战的心理创伤和政策顾虑,一直不愿派出大规模地面部队,满心以为无人机打击乃至大规模空袭,就可遏制“伊斯兰国”的野蛮扩张。结果,这场危机非但没有得到抑制,反而从边缘蔓延到了核心,欧洲的难民潮还在持续发酵。
再次,国际反恐阵营各怀私心杂念,步调不一,难以形成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然而,域外大国之间的博弈仍是这场危机的常态。尽管有了空中通报机制,尽管努力协调立场,但根本分歧未消,也就断难实现精诚合作。说到底,无论是美俄等世界大国,还是伊朗、沙特等地区主角,乃至叙利亚反对派的一众人等,大伙儿都以打“伊斯兰国”为名,一边盯着自己,一边又环顾左右,患得患失,生怕别家贪得便宜、占了上风!
最后,缺乏战略运筹,应对手段单一,有劲使不上。尽管武器装备很差,但“伊斯兰国”这个准国家政治体既表现出前现代的野蛮残暴,也不乏现代政治实体的组织架构,还体现出不少后现代的理念和手段,如对新媒体宣传的自觉和娴熟运用,从而使这场反恐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混合战争”。反恐阵营虽然不乏高精尖武器,更不缺国际道义,但战略运筹却成了短板,空袭都各自为战,更遑论明确的、复合的、立体的战略布局和合作,如此这般又如何能够真正消灭“伊斯兰国”的有生力量?!长此以往,就是把那块地方炸成焦土,可能也徒唤奈何。
随着新一轮叙利亚和谈的临近,各方的权力和利益博弈也再度加剧。政治解决无疑是釜底抽薪之道,但能否取得突破,真正落实,仍取决于国际社会各方对这场国际危机,对此轮反恐战争严峻形势的深刻认识。“伊斯兰国”不仅是对中东地缘政治秩序的挑战,其理念和战略目标更是对现今国际秩序乃至文明秩序的颠覆,由此引发的国际危机极为深重久远。也因此,国际社会应该理智清醒起来,捐弃前嫌,通力合作,把这场斗争进行到底!
(作者单位系外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