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际资讯>>正文

再看“日军硫磺岛作战”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沈军 李恒锐责任编辑:吕欣彤2015-03-18 09:10

失去海空协同,日军将阵地消耗战作为主要作战样式

菲律宾群岛战役后,在太平洋上失去了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日军,已经无法采取攻势作战了,日军遂将阵地消耗战作为取胜关键。硫磺岛战役中,日军的阵地消耗战成为一大特色。

1.构设坚固工事。日军认为,日美双方作战力量对比悬殊,只有依托工事才能抵挡美军的进攻,因此,日军在岛上构筑了坚固隐蔽、内部四通八达的掩体工事,总长近18千米。一些掩体墙壁厚达3米,并安装了钢门。开战前,美军先期对硫磺岛进行了72天的集中轰炸,投下2.4万吨炸药(相当于每1平方千米投下1000吨炸药),又进行3天的舰炮火力突击,但仅致日军95人死亡,其中包括违令还击的54人。

另外,这些工事被伪装成岩洞等,美军从上面走过也很难发现,直到日军从后面出现并开始射击。这些防御工事内部整体连接四通八达,机场下的通道与各营连指挥所及各通道相通,各通道与各阵地相通。栗林忠道的指挥所位于北鼻南侧的袋形区,四面峭壁,从海岩向高地进展,近1000米距离上设置了大小不同的炮位,可从各个角度进行射击,岩洞都用钢铁和水泥进行了加固,中间有复杂的地道连接。就是这样一个袋形区,让美军陆战队足足打了半个月之久。

2.作战行动计算精确。除了构筑密密麻麻的防御工事外,日军对掩体内各种武器的配置进行了精密计算。比如,120mm和155mm岸防炮的炮位,构筑在2米厚的混凝土内,既方便对抵近目标进行射击,也能有效防止敌舰炮火力的射击。栗林忠道提前对守备部队划分作战区域和分配战斗目标,并组织演习,在演习中对武器性能和射击目标做进一步精确测算,以致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痛代价。此外,日军还对敌我双方兵力对比进行精确计算,并分配射杀指标,规定每个日军士兵在杀死10个敌人之前,禁止“万岁式”冲锋,避免作无畏牺牲,节约兵力,保存有生作战力量。

3.灵活运用战术。依托坚固隐蔽的防御工事,日军采取了灵活的战术,特别是诱敌深入后进行孤立隔离,进而近距离射杀。硫磺岛东侧的382高地是日军的第二观察所,也是美军夺占的重要目标,但实际上日军只是将这里作为诱敌工具,部署兵力并不多,当美军费尽力气攻到山头时,日军很快在掩体和通道中“集体消失”,并迅速切断382高地上的美军与后方的支援,随后从不同方向朝美军射击,致使美军损失惨重。这样的战斗持续了一周多,后来美军把382高地称为“肉磨”高地。另外,在美军前期的空中轰炸中,日军禁止使用高射炮对美战机还击,防止过早暴露炮阵地位置,正因如此,日军一次又一次成功躲过了美军高强度轰炸,使得阵地等工事得以完好保存。

严格控制情报知悉范围

在前期准备中,日军对构筑阵地、开挖地道、组织演习等方面的情报保密工作做了全方位考量,即使在日军内部,保密工作也做得尤为精密。为防止战俘泄密。日军将部队限制在特定地区演习,如此一来,美军即便俘获了日军战俘,战俘除了对自己熟悉的地区了解外,对其他地区战场信息仍然一无所知。事实上,整个硫磺岛战役中,除2名主动投降的日军战俘外,美军俘获的217名日军战俘没有提供出任何有价值的情报。而日军在进行最后冲杀前,将资料全部焚毁,并将地下指挥所、阵地、火炮和特重伤员一同炸掉,使美军在攻克阵地后,几乎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重视用精神力量弥补力量不足

日军在作战中一向对精神力量情有独钟,认为精神力量可以弥补武器和兵力的不足。在美军登陆前,日军油印了《英勇的战斗誓词》并下发到每名士兵,内容鼓动每个人都是为天皇效死,并以此为至高的荣誉,还举行了隆重的宣誓典礼。在登陆第七天的时候,栗林看到了胜利希望已经渺茫,但他向东京发电报:“把船只,飞机火炮这些东西给我,我可以守住这个岛屿”。并称,“5日不进食,战斗旺盛”。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在作战最艰难的时刻,狂妄的军国主义精神的确起到巨大作用。当美军切断东南两面日军联络后,日军以为阵地已经被美军攻破,便每人身上挂满手榴弹准备进行逆袭,有组织地向美军防御后方渗透,伤亡人数达千人以上,其顽固和疯狂程度让美军震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