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凯夫拉纤维的芳纶头盔。
中美PE防护装备哪家强?
我国上世纪90年代成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纤维,其质量和性能达到国际上的最高水平,被国人喻为“争气纤维”。如今,在国际高性能有机纤维市场上,中国、美国、荷兰三国产品三分天下,中国的PE纤维从原丝制造到加工和国外差距不大,属同代的差距,某些性能还高于国外产品。
不过,对于士兵和警务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许多人争论到底哪家强。其实,引起这一争议的部分原因在于两国在防弹衣的设计思路和标准上有诸多差异。例如,中美两国对防弹衣、防弹插板检测时的背凸标准不同,(背凸指子弹或弹片命中防弹衣或者防弹插板后,防弹衣背面凸出来的距离。距离越大,说明抗弹能力越差)。美国标准是背凸不大于44mm,中国的标准要求不大于25mm。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出于不同的考虑:子弹打中防弹衣后,防弹衣上的背凸越大,对人体造成的钝伤越严重。因此中国标准对背凸提出了很高要求。但美国标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认为要减少背凸,就必须增加防弹衣的厚度,从而也使防弹衣的重量增加,这就造成了高标准的防弹衣质量更重,但防弹衣过重,的确会带来穿戴者的负担。有时就存在因防弹衣较重、不舒适,军警去执行任务时不愿意穿防弹衣的现象。
不过,仅就防弹衣、防弹插板、防弹头盔这3种最基本的单兵防护装备而言,我国企业生产的单兵/单警装备的防护能力比对应的美国现役产品要高一些,主要是两国标准差异所决定的。但如果完全按照美国的标准,中国产品性能也完全不输于美国现役的装备(见表)。不过,必须承认的一点是,美国产品在外观设计的美观性与功能性的平衡掌握上比较好,许多创新性的细节设计很人性化且很实用,值得学习。
总体来看,我国在人体防护领域的技术整体水平在世界上是靠前的,如2.6千克级的防护插板,可防M2AP弹、53穿甲燃烧弹三发以上的打击,全球能生产的企业也不多,其中一家便是中国企业。不过,我们也得承认,我国整体上离世界最高水平还是有差距的,特别是在新型防弹材料的应用和防护产品创新等方面,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由于国内“竞争激烈”,造成国内防护企业赢利微薄或亏损,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创新。
不过近年来国内防弹装备出口量不断增长说明了国产装备的先进性能。出口的防护产品包括防护产品的基础材料UD布、防弹衣、防弹插板等,出口地区包括美国、欧盟国家等,也大量出口到北约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