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际资讯>>正文

北京看世界:寻找埃博拉的“解药”

来源:新华社作者:袁原责任编辑:张婷2014-09-10 09:40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袁原)埃博拉,本是非洲中部丛林中一条寂静的河流。上世纪70年代,这一河流流域发现的一种致命病毒由此得名,并成为死亡与恐惧的代名词。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日前说,埃博拉病毒被发现以来已近40年,西非当前的埃博拉疫情是最严重和最复杂的一次。世卫组织最新统计显示,截至8月31日,已有3700多例确诊或疑似埃博拉病例,1800多人死亡。

制服埃博拉病毒,寻找解药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是医学技术难关,也是挑战人类社会发展的难题。

“小众”的传染病

埃博拉病毒发现至今,始终没有通过认证、确实有效的疫苗,也没有针对性疗法。过去近40年,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对埃博拉却几乎无计可施,部分源于这是一种“小众”病毒。

埃博拉固然可怕,但只是一种传播途径有限的病毒,只有直接接触患者体液才会被感染。相比之下,由空气传播的流感或由昆虫传播的黄热病等传染病更易蔓延扩散。

换言之,埃博拉是偏居一隅的传染病,发展为大规模流行病的可能性不大,对医疗体系健全的富裕国家更不足以构成威胁。这正是埃博拉解药迟迟不能问世的根源所在。

当今世界的新药研发,仍然由发达国家少数几家制药公司说了算。开发一种新疫苗,动辄耗资数亿美元,除非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否则不会有大型药企参与其中。

即使在非洲,埃博拉疫苗的市场也不大。西非今年暴发疫情之前,非洲共暴发过20余次埃博拉疫情,死亡人数累计达1590人。与艾滋病或肺结核等全球性传染病相比,埃博拉解药的市场微乎其微,无法刺激药企投入研发和生产。

事实上,寻找埃博拉的解药并非难如登天。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已开始相关试验,但巨额研究经费始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在欧美发达国家,即使基因病之类的罕见疾病,也有专门疗法问世。虽然患有此类疾病的人屈指可数,但只要有钱的患者或社会保障体系愿意买单,药企投入研发何乐而不为?

埃博拉的情况正好相反。这是未“走出非洲”的传染病,是贫穷国家里穷人生的病。无论患者还是疫情国,都无力支付埃博拉解药的高昂研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