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际资讯>>正文

感受印度军队的另类“民族风”

来源:解放军生活作者:张壹责任编辑:吕欣彤2014-05-31 22:04

说起印度士兵,有的战友可能一下子会感觉陌生,但是提到长长的胡须、裹得严严的头巾、打仗前要念经求得菩萨保佑的形象,大家可能就会闪过一念:貌似在哪部电影里看到过啊。是的,他们就是号称拥有当今世界第三大规模军队的印度士兵。在新时期“优势与扩展”的军事战略指导下,印军的实力大幅提升,不仅成为南亚“澡盆”内名副其实的“大象”,而且正在跨出这个“澡盆”走向世界。那么,今天印度军人的形象和军营的情况到底如何?宗教传统对印度军队的构成和战斗力有怎样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组词语来感受一下印度军队的另类“民族风”吧。

大胡子兵。

有趣的大胡子兵

我们在欣赏印度电影时会发现,印度军队中的大胡子兵比较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其实与印度军队的兵员成分及世袭制度有关。

尽管印度综合国力仍然不够强大,却一直怀有称雄南亚甚至挤进联合国安理会的雄心。一直以来,印度以巴基斯坦和周边的大国为主要假想对手,历届印度政府都非常重视军队的质量建设。

目前,印度军队中民族众多,习惯各异。一些民族,特别是锡克族兵员,有蓄长须的习惯,而印度军队对此又不加以规定,允许这些人参军后继续保留原有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锡克人大多是旁遮普人,一般身材高大,有尚武传统,剽悍好斗。英国人占领印度后,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印度军队中多是锡克人,他们作战勇猛,英国人对其赞誉有加。锡克人认为,如果不是印度政府限制其族人当兵的名额,现在印度军队恐怕是锡克人的天下。

其实,锡克人在印度10亿人口中只占2000万左右,但其在军中服役的人数却是印度所有民族中最多的。他们信奉锡克教,自尊心强、倔强高傲、不苟言笑、看似有趣却缺少幽默感,是印度的主要兵源之一。

大胡子兵比较多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印军的招募制度。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印度军队继承了英国殖民军队的某些制度,如在服役制度上基本延续了其职业世袭制度,因此,这些父辈大胡子兵的军人职业可以世代相传,从而使这种留有大胡子的习惯保留至今。加上印度军人的生活水平、工资待遇等条件要远远高于普通国民,因此,越来越多的锡克族年轻人把成为职业军人当成“保命安身”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