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际资讯>>正文

气候变化将冲击中国长期粮食安全?新媒如是说

来源:联合早报网责任编辑:黄杨海2014-04-17 10:46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粮食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供应的约24%。自2003年,中国粮食生产年年丰收,总生产量从该年的4.3亿吨增加到2013年破纪录的6.02亿吨。中国因此得以维持高达98%的粮食自供自给水平,高于普遍被认为是国家粮食安全门槛的95%国际标准。中国已经高度工业化,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少于10%,远远低于制造业的38%。中国政府便不遗余力地动员国家的资源来支撑农业生产。每年伊始,中央政府的最重要政策指令,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关,中国农业成功地养活了翻倍的人口。以国际水平来看,目前中国主要粮食的平均产量是很高的。其稻米收成虽然稍低于日本,却是泰国与印度尼西亚的约一倍。中国小麦的产量也远高于澳大利亚与美国。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农业这些年来取得了重大的技术转型,生产方式日益变为更能源密集与更资本密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粮食产量也可能达到了一个上限的临界点,要进一步取得增长,就要政府更大力的投入,并依赖更多生物学上的突破,甚至要考虑采用转基因种类。再加上因为收入提高和生活更富裕,造成中国人均粮食消费减少的趋势(尤其在城镇),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应该放宽高度自供自给的现有政策。事实上,有新迹象显示,中国政府不久后可能放弃长期奉行的95%自供自给的高水平,然后像日本与韩国一样,让国际贸易填补需求缺口。中国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上有强大的比较优势,在生产更多粮食上就稍为逊色,这观点无疑有经济理论的支持。然而,仅是依赖国际粮食市场来满足中国粮食安全缺口这样的观念,将打开“潘朵拉盒子”的很多未知因素。就算不谈粮食安全的政治问题,中国的庞大人口也会把这问题复杂化。目前,中国严守高度自供自给政策,每年只进口相当其粮食总供给的2%-3%。但以世界粮食总贸易额来看,这数量已是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