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一定有军旗高高飘扬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栗森阳责任编辑:马嘉隆
2020-05-25 19:41

是什么呈现出世间最动人的景象?

1月24日,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受命紧急驰援武汉,这是前来送行的队员家属为队员整理背囊。新华社发(张昊鹏 摄)

是当母亲送来亲手包的饺子时已然踏上征途的队伍,也是迷彩背囊上妻子亲手为丈夫系的红飘带迎风飞舞;是奋战在隔离病房内,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只靠一个眼神就认出了彼此的夫妇,也是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要去打‘怪兽’,打完就去姥姥家接你”的父母。“工作三十多年,这是第一次和爱人一起上战场,我们也算过了个团圆年!”“那时候儿子小,我骗他说是去非洲旅游,可是这一次,孩子大了,瞒不住了。”

……

夫妻并肩、姐妹携手,父母送子上一线、妻子送郎上战场,只为谱一曲大爱无疆。

是什么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这句承诺的分量?

17年前,北京小汤山医院,原海军长征医院护士长李晓静冲锋在前,她的请战书中这样写到:“作为一名军人,就应该上战场;作为一名护师,就应该救死扶伤……”17年后,已经离开军营的她依然是昔日的逆行模样,“对于军队退役的人来说,名和利都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够再为社会贡献什么力量……”写请战书的人只是变了岗位,却不变担当。

大年三十,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影像医学科医生史庆辉突然接到驰援武汉的命令。这位有着25年军龄的老兵没有犹豫,嘱咐妻子为他收拾行囊。电话那头,妻子担心他,“都退役了,还去吗?”他的回答是:“军装穿在心里,不是身上。”

立春之日,火神山医院转诊交接区域,载着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120救护车刚刚停稳。已达最高服役年龄、春节就该退休的北部战区总医院护师陈红第一个走上前去,“我年龄最大,党龄最长,救治经验最多,你们都看我的,跟我上!”

……

那是一种战士听到号角的本能,脱下军装,也依旧能打硬仗。一声“到”,一生“到”。从不让人民失望,是因为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

从抗洪抢险的血肉长城,到抗震救灾的生命接力;从抗击非典的生死驰援,到雨雪冰冻中的艰苦鏖战。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只要是战斗,人民子弟兵就从未缺席。不论是生死对决的战场,还是险象环生的救援,支撑这种冲锋行为的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蕴含着这只军队最为宝贵的忠诚、勇气和担当。让他们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打赢一场又一场恶仗。

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军人的脚步总是朝向最危险的地方。没有人生来就无所畏惧,但当他们叩问初心、举起右拳,重温誓词之时,就将自己的全部投入到与时间的赛跑、投入到与死神的较量。只因一句“国家需要你,人民需要你”,他们毅然用自己的风险换人民的希望。

最困难的地方让子弟兵上,子弟兵永远是保卫祖国和人民的钢铁屏障。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军人在战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军旗在飘扬!

在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医生值班室,刚为患者做完处置的病区副主任梅波,面对手机屏幕中的党旗图片,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孙先鹏 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