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江西省万载县茭湖乡槽头村69岁的村民曾群林带着儿子曾耀明,再次来到上泗埚红军烈士墓前。
砍去杂木灌草,清除墓周枯叶,摆上鲜花和祭品,向烈士鞠躬……
这样的祭扫,从曾群林父亲曾洪兴开始,曾家三代已持续了90年。
坐落于大山深处的上泗埚,曾是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红三医院所在地。1933年3月至4月间,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在万载境内激烈战斗,700多名红军重伤员转移到红三医院进行救治,其中32人因伤势过重牺牲,长眠于上泗埚。
“老乡,麻烦你看护好这32位红军烈士,每年给他们扫扫墓。”部队转移前,红军连长曾祥庚找到帮助他们掩埋烈士遗体的村民曾洪兴真诚地说。
“放心吧!我会一辈子守护好烈士墓的!”22岁的曾洪兴眼含热泪,郑重承诺。
当年,由于战事紧张,32位红军烈士都是草草掩埋,散葬各处,没有留下任何明显标记。红军转移后,曾洪兴带着乡亲们反复查证,逐一收殓烈士遗骸,并将他们合葬。这一工作,曾洪兴陆陆续续做了近40年,直到1972年,32位红军烈士的遗骸才收殓合葬完毕。
1973年,曾洪兴因患腿疾行动不便,于是把守护红军烈士墓的接力棒传给了儿子曾群林。1993年,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曾洪兴把儿子叫到病床前:“我答应了曾连长守护好红军烈士墓,我们要信守承诺,世世代代做下去。”跪在病床前的曾群林,眼含热泪点头应允:“您放心,我会一直做下去的。”
大山深处的上泗埚人迹罕至,连手机信号都没有。近年来,脱贫致富的乡亲们陆续搬出大山,离开了上泗埚,但曾群林一家一直没有离开。他们常年守护着红军烈士墓,每逢清明节,全家人都要一起去祭扫。
守护英烈魂,代代有传人。今年3月,红军烈士墓前,曾群林和儿子曾耀明进行了一场特殊的交接。曾群林边擦拭墓碑,边喃喃自语:“我年纪大了,以后不可能经常来看你们了,今天我把任务交给儿子曾耀明,由他来守护你们……”
此情此景,让在场的人潸然泪下。曾耀明动情地说:“请爸爸放心,我会像您和爷爷一样,把守好红军烈士墓当成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