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调查研究须坚持问题导向


■石纯民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奔着问题调研。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调研不是漫无目的的,要有针对性,哪个方面问题突出就要聚焦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要调研哪个环节,防止为调研而调研,要以问题为牵引展开研究与思考,把握调研主动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把搜集反馈上来的各种问题梳理汇总、分门别类,明确哪些问题是主要的,需要及时解决;哪些问题是次要的,只需要了解情况。明确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到什么地方、什么单位、找什么对象,采取什么样的调研方式,等等。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以及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如何推进军事训练转型,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如何培育新时代官兵的战斗精神、血性虎气?如何让联合作战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只有带着问题难题去、带着治本之策回,才能达成调研目的。

准确发现问题。事物的发展进步,是靠解决矛盾问题实现的,而准确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准确发现问题,必须下一番苦功,因为问题不会自动找上门来。“站起来蚂蚁看不见,蹲下去蚂蚁一大片。”问题往往是贴着地气生长的,需要俯下身子才能发现,那种踩着云端、高高在上的方式,是难以发现判别问题真伪的。有些人一趟趟下去调研,就是发现不了新情况新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调研作风不实,没有在“深”和“透”上下功夫。有的人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窗口”,不看“后院”“角落”;还有的前呼后拥,摆架子讲排场,名为调研,实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在调研过程中,准确发现问题,必须力戒形式主义、浅尝辄止,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只有“脱鞋下田”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到最偏远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与基层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吃一锅饭,进行“零距离”交流,才能准确发现问题。

科学解决问题。调查研究不只是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其根本目的是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调查研究,不解决问题,就等于空费人力物力财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1956年,毛泽东同志用时37天,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写出了经典论著——《论十大关系》,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1961年,周恩来同志连续4个昼夜在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调研,为党中央作出取消集体食堂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正如习主席所强调的:“调查研究多了,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我们的认识就会产生飞跃,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科学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有“解剖麻雀”的精神,只有搞清微观,才能把握宏观,保真、保准,微观搞得越清楚,宏观决策越明晰;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把所调查的问题了解透彻绝不收兵,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