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寻找郭长波


■董益李

在无线电通信中,长波可跨万里山河传递讯息。我就读的重庆邮电大学,也有一道“长波”跨越历史长河,源源不断地为后来者输送红色基因。他就是重庆邮电大学创始人、老红军郭长波。

郭老淡泊低调,波澜壮阔的一生风轻云淡地落在纸上,浓缩成一行行墨字:男,汉族,江西瑞金人,1916年10月出生,1930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3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0年9月17日,我以大一新生身份入校。第一天看到校园里那尊静立的雕像,得知“郭长波”这个名字和他传奇经历的时候,我被深深打动,此后便从蛛丝马迹中开始对他人生故事的寻找。

遗憾的是,郭老于2014年9月3日离世,没有更多传记图书和故事记载。我只能从校史馆有限的资料、学校“两微一端”新媒体报道和老师们的转述中,渐渐描摹出一个熟悉又陌生的长者形象。

建校之初,巍巍南山上秋雨淅沥,一个身影挑着石料走在前方,汗珠从发梢滚下,不时停下脚步回头望向身后的师生。他的目光也许会越过雨雾和山头,落到远处尚未建好的楼房上。那是他和师生们一起靠肩挑背扛建起来的教学楼啊,希望从此萌生。

那是一声声体贴暖心的呼唤。办校之初,郭长波几乎可以叫出全校几百名学生的名字,说出每个人的籍贯。

那是一个又香又甜的南瓜。物资匮乏的年代,一次过节,有人给郭长波家送去一个南瓜。当时,八口之家很难吃顿饱饭,可他转身就把南瓜送到了集体食堂。

转眼数十年过去,郭长波已届耄耋之年,桃李芬芳遍南山。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一如既往心系校园、心系学子,致力于共和国邮电通信事业和邮电通信人才培养。1996年10月,郭长波在八十寿辰之际拿出多年积蓄,支持设立教育奖励基金。从那时起到2020年,先后有1538名家庭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我宣誓:为中国邮电通信事业奋斗终生,创造中国邮电通信事业新的辉煌!”经过科技会堂,振聋发聩的宣誓口号入耳入心,学校和重庆市话剧院联合制作的原创话剧《红色长波》正在展演。

《红色长波》以郭长波为原型创作,用两个空间、三个时间节点上的重要事例复刻学校记忆。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把电台送到集合地,老红军郭长波所在连队官兵不惧牺牲,在枪林弹雨中行进;建校初期,一群师生挑着扁担,从山下到校门,用双手和汗水建起第一栋教学楼;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师生敢为人先,成功研发世界首枚0.13微米工艺的3G手机核心芯片“通芯一号”……

一段长波串起红色记忆,激发爱国情怀。“通信报国”红色基因,深植师生灵魂血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业物联网与自动化教师团队以突出贡献,荣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学校成立军事理论教学部,组织开展一系列军事教育主题活动:兵器模型展、无线电武装搜侦大赛、电子兵棋模拟推演大赛……尤其令人振奋的是,2022届毕业生中,90人参军入伍。

当年,那是一次坚定无比的寻找。听说红军驻扎在离家20多里地的会昌,官兵平等,不随便打人骂人,14岁的郭长波动心了,偷偷从家里跑出来参加红军。

今天,这是一次不该缺失的寻找。许多同学在对老红军郭长波人生故事的了解回味中,读懂个人与集体、小家与国家、眼下与未来的辩证法。

不同年代的两次寻找,让我们有了更多感悟。

寻找是再现,更是对话。在灵魂碰撞中,后来人沿着先行者的足迹前进,风雨兼程,无怨无悔。

寻找是感动,更是行动。在思想共鸣中,高高举起信仰的火把,擦拭初心,自觉校正人生方向。

寻找是追赶,更是超越。在薪火相传中,一代人走好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扛起一代人的担当。

其实,不用寻找。一路走来,红色长波激励我们坚定步伐,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逐梦新时代,书写邮电通信事业的崭新篇章。

置身校园,我们都是郭长波。走出校园,我们应该像郭长波那样一心向党,一腔热血爱国爱军爱民,一生奉献无悔。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